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引水效果分析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引水效果分析

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轶昕[1](2020)在《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血吸虫病问题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前后,国内学者围绕工程建设是否会导致钉螺和血吸虫病传播北移扩散、钉螺在北方能否生存繁殖、北移并存活的钉螺能否传播血吸虫病,以及气候影响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主要在东线工程江苏段及中线引江济汉工程相关区域。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泵站抽引调水的方式及输水河道生态条件不会造成钉螺北移扩散和血吸虫病向北方传播,东线工程及中线引江济汉工程通水前后监测未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蔓延扩散迹象。持续开展南水北调工程相关区域钉螺监测可为后续工程建设和运行提供科学支撑和安全保障。

张柳青[2](2020)在《南水北调东线枢纽湖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来源组成及生物可利用性特征》文中研究指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起扬州江都水力枢纽,沿线经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向北送水,供应我国北方约4.38亿居民饮用水。作为东线主要调蓄湖泊,上述五湖水质优劣直接关系到上亿人口的用水安全。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全球碳循环在水圈中的主要有机碳库,大型跨流域调水直接或间接影响全球碳循环进程。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OM,CDOM)是DOM中能够强烈吸收紫外辐射及蓝光波段的那部分有机物,高浓度CDOM酸臭刺鼻,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致癌物质,影响水处理工艺与流程,缩短水处理设备寿命。本研究着眼于南水北调东线主要调蓄湖泊,探讨湖泊中CDOM的来源组成、生物可利用性对不同水文情景的响应以及潜在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丰水期5个湖泊DOC浓度和吸收系数a254均高于枯水期,其中洪泽湖、骆马湖和南四湖DOC浓度显着高于枯水期,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a254显着高于枯水期,表明了丰水期有机物质输入较高,从而增加了湖泊CDOM丰度。高邮湖和洪泽湖比紫外吸光度SUVA254在丰水期显着高于枯水期,其余湖泊SUVA254在丰水期也较高,说明丰水期湖泊CDOM腐殖化程度较高,外源类腐殖酸输入明显。(2)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ces,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对5个湖泊CDOM的荧光光谱进行解析,5个湖泊均得到3种荧光组分,类腐殖酸C1、类色氨酸C2和类酪氨酸C3。洪泽湖和骆马湖CDOM样品经室内生物培养实验,也得到以上3种荧光有机物质。(3)5个湖泊CDOM对不同水文情景的响应存在差异。丰水期东线上中游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3种组分荧光强度均显着大于枯水期,东线下游南四湖和东平湖反而在枯水期3种组分荧光强度较高。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得出,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3种组分荧光强度均在河流入湖区域明显高于其他湖区,尤其在丰水期最明显,表明了丰水期河流输入对湖泊CDOM的贡献较大。枯水期南四湖下游湖区3种组分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上游湖区。东平湖组分荧光强度空间分布受不同水文情景的影响较小,枯水期类腐殖酸、类色氨酸在大汶河入湖区域较高。(4)不同水文情景下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类腐殖酸和类蛋白组分既有陆源输入,也有内源产生,其中丰水期类腐殖酸和类色氨酸陆源输入为主,而类酪氨酸以自生源为主,枯水期陆源贡献类腐殖酸较少,类蛋白质更多的来源于湖泊自生源,即微生物或藻类的贡献。不同水文情景对南四湖和东平湖CDOM组成结构影响较小,2个湖泊类蛋白质在枯水期主要来自于内源同时伴随人为活动的影响,而类腐殖酸低于类蛋白质,陆源输入较低,受陆源影响较小。(5)整体来看,调水期DOC浓度和a254较非调水期更低,且调水期南四湖和东平湖DOC浓度、a254和2种类蛋白组分荧光强度显着高于其它3个湖泊,表明调水在一定程度上对东线下游湖泊CDOM产生累积效应。调水期5个湖泊类腐殖酸及类腐殖化程度均低于非调水期。(6)枯水期洪泽湖、骆马湖DOC生物可利用性[%BDOC,分别为(17±4)%、(15±4)%]高于丰水期[分别为(5±5)%、(10±7)%],且枯水期%BDOC在河流入湖口区域较高。枯水期2个湖泊比紫外吸光度SUVA254和类腐殖酸荧光强度显着高于培养前,而类酪氨酸荧光强度显着低于培养前,表明了枯水期类酪氨酸生物可利用性较高,造成湖泊类腐殖酸的累积,增加了样品的腐殖化程度。综上所述,丰水期河流输入是东线上中游湖泊,即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CDOM主要来源,且CDOM腐殖化程度较高,而枯水期则以内源,即藻类或微生物活动为主。东线下游南四湖和东平湖CDOM来源和组成特征受枯水期的影响较大,且枯水期内源和人为污染对南四湖和东平湖类蛋白质的影响较大,调水也会对南四湖和东平湖产生一定的环境累积效应以及降低CDOM浓度,对水质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洪泽湖和骆马湖CDOM生物可利用性在枯水期较高,主要表现在河流入湖河口区域,另外微生物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湖泊CDOM的腐殖化程度。

王奕[3](2020)在《调水工程输水线路方案优选探讨》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水资源问题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问题。水资源的短缺和分布不均是水资源问题中的一个难题。兴建调水工程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本论文中调水工程指的是跨流域并穿越分水岭的供水工程。水利部在《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意见》中表明,要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调水工程输水线路设置的优化和实施,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工程沿线的地区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因此,调水工程的输水线路的设置显得格为重要。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调水工程输水线路方案优选研究:首先包含构建工程投资、工程运行管理费、沿线工程效益、工程管理、工程安全运行、工程影响以及公众参与度7项一级指标,以及河道工程投资、建筑物工程投资等24项二级指标的调水工程输水线路方案设置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指标权重;其次将24项二级指标按照性质,分成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并采用专家会议法将所有定性指标定量化,得到各项定性指标的指标值;再次根据正向指标和反向指标的不同计算方法计算得出评价矩阵,最后计算得出调水工程输水线路方案的最终评价值。文章以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后续工程为研究实例,以洪泽湖、骆马湖、下级湖为调水节点,将江苏境内后续工程划分为三个调水区间,即:长江——洪泽湖段,洪泽湖——骆马湖段、骆马湖——南四湖段。而后,结合一期工程现状输水方案以及后续工程输水规模要求,对各调水区间拟定多个输水线路方案,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调水区间不同输水方案下的最终评价值,开展区间内多方案综合比选,确定各个区间的工程最优输水方案。评价结果显示:长江——洪泽湖段最优输水方案为:新开运西线,运东线、运河线维持现状不变的三线输水方案;洪泽湖——骆马湖段最优输水方案为:维持中运河现状,扩大徐洪河的双线输水方案;骆马湖——南四湖段的最优输水方案为:维持中运河——不牢河现状,扩大中运河——韩庄运河的双线输水方案。最后,将上述三个区间的最优输水方案有效结合,分析获得江苏境内后续工程的优化输水方案。最后,采用Visual Basic软件,开发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调水工程输水方案可视化评价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评价矩阵的计算,可以通过系统内嵌的评价方法对调水工程不同输水方案进行实时评价,实现调水工程最优输水方案的获取功能。

王坤[4](2018)在《大型浅水湖泊对南水北调东线的水文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四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流域面积31700km2,周边高程在36.79m以下的滨湖区地势低洼,涝水自排困难,区域内入湖河道坡降小,湖泊高水位对河道内水位顶托严重,滨湖区排涝对湖泊水位响应剧烈。南四湖正常蓄水位下平均水深1.5m,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湖泊水位是南四湖流域水资源及洪涝管理的关键因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13级泵站逐级提水,连通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五大天然湖泊,旨在从长江下游取水,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补充水源。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节点,既是受水区又是输水区,按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体规划,调水期为非汛期(10月到次年5月)。自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以来,山东半岛遭遇大旱,水资源供需形势趋紧,多次在汛期实施应急调水。考虑到东线工程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刚性需求和环境变化引发极端水文事件频繁增加,突破规划,在汛期利用东线工程实施应急调水,来缓解山东半岛等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矛盾,将趋于频繁。南四湖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汛期旱涝急转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湖泊平浅,滨湖洪涝灾害与湖泊水位响应敏感,为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因此,模拟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常规调度”与“应急调水”条件下的南四湖水位及滨湖地区洪涝特性变化,以及调水对南四湖水位、湖泊水面和流速分布时空变化的影响,揭示大型浅水湖泊对调水扰动的水文效应,是强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科学管理与受水区重要工程科学调度的基础,成为当前亟待回答的重大科技问题。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以南四湖及滨湖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湖泊~入湖河道~滨湖洼地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南四湖不同水位条件下滨湖区受涝情况,定量分析了湖泊流域受涝面积对湖泊水位变动的响应规律;模拟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常规调度”与“应急调水”两种条件下,遭遇不同暴雨条件下的南四湖滨湖区涝灾演变规律;模拟了南水北调工程按规划调水的第一个月对南四湖水位、湖泊水面和流速的影响。主要成果与结论如下:(1)构建了南四湖~入湖河道~滨湖洼地一/二维耦合水力学模型,该模型既能较好地模拟滨湖区涝水经泵站提排入河,再由入湖河道进入南四湖的动态过程,亦能很好地模拟区域内二级坝、排涝泵站等不同建筑物的调度行为。利用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发生的实际洪水对模型进行了率定与验证,通过对比南阳、马口、二级湖闸(下)、微山四个站点实测与计算的水位过程,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良好的泛化能力。(2)模拟分析了南四湖流域发生5年、10年和20年一遇暴雨条件下湖泊水位与滨湖区受涝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内遭遇上述3种量级设计降雨,设置上级湖初始水位33.5m、下级湖水位31.8m时,滨湖区内淹没水深大于10cm区域面积分别为777.8km2、875.5km2、965.0km2,淹没水深大于50cm区域面积分别为44.4km2、126.2km2、200.1km2。较上级湖初始水位33m、下级湖水位31.3m的情景,分别增加1.4%~16.63%和6.94%~36.12%;上级湖初始水位34m,下级湖水位32.3m情景较上级湖水位33.5m下级湖初始水位31.8m情景,受涝面积相对增加量分别在2.37%~3.44%和13.12%~51.02%。可见湖泊水位变幅相同时,初始水位越高,滨湖区受涝面积增加越大;滨湖区淹没深度大的区域较淹没水深小的区域面积增加更为显着。(3)以2003年作为典型年,研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汛期应急调水对南四湖流域受涝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汛期应急调水使2003年南四湖滨湖区淹没水深大于10cm和50cm的区域面积分别增加了3.04%和13.32%。应急调水情景下,二级坝枢纽提前4天开始下泄,相较于不调水情景,共多下泄了2.49亿m3的水量。加强降雨预报准确性及预见期是提高调水安全的重要措施。(4)以东线工程输水期(10月至次年5月)多年平均水位作为不考虑调水时南四湖初始水位,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南四湖调蓄水位作为调水情景初始水位,模拟了研究区内遭遇不同设计暴雨时的内涝过程,模拟过程中调水泵站开启。结果表明,降雨量为5年、10年、20年一遇情况,调水导致滨湖区淹没水深大于10cm的面积分别增加了 32.53km2、33.01km2、13.26km2,增加幅度在1.4%~1.63%之间;淹没水深大于50cm的区域面积分别增加了36.12km2、11.13km2、6.94km2,增幅在19.11%~36.12%。受调水影响,研究区内提前2小时出现重涝区域。(5)以2001年为典型年,模拟研究了东线工程按规划输水的第一个月(10月份)对南四湖水位、湖泊面积、流速变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东线工程的调水,逆转了2001年10月份南四湖水面逐日下降的趋势,调水进行1个月后,上级湖水位较不调水情况下提升了0.46m,使上级湖水位高于多年平均水位的天.数增加了 28天;南四湖下级湖水位较不调水情况下增加了0.7m,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的天数减小了 16天。东线工程对南阳湖及昭阳湖航道附近流速增加较大,对南阳湖与独山湖、昭阳湖与微山湖连接处水面面积及流速影响最为显着。

周珺华[5](2017)在《南水北调水费管理研究 ——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为例》文中提出本文详细阐述了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情况,阐明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初期的历史遗留问题。挖掘了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存在用水的效率不高、国家政策与管理现状存在差距、水费支付对象不明、向省外调水费用未足额收取等问题,进而分析总结出管理体制不顺、水量交易主体不明、补偿政策缺位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开展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水费管理实践研究的必要性。文章采用了描述性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水费管理机制的案例,论述了水资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兼有防洪、除涝、农业灌溉和基本生活饮用水等公益功能,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南水北调的相关研究不仅要强调水资源准公共产品的特点,还要兼顾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所以,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的研究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费用的研究,有其独特之处。文章广泛分析了国内外农业水价及供水成本补偿实践,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根据本国水资源状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管理政策的不同,因地制宜开展水费管理。但是,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会对农业水费采取优惠政策,弥补农业供水上的损失,保证水利供水工程维持简单再生产,分为成本和价格两种不同的补贴方式,而我国各地区在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和农业供水补偿相关机制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欠缺。文章考虑到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建成之后,受水区综合供水主要是农业,灌区农民是水价政策的直接受益人的现状。因此对照相关受水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详细数据,研究了苏北地区农民对于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制定相应农业用水补偿政策方案的参考性依据。结合江苏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现状,文章研究提出基于政府补偿的四种水费管理方案,统筹考虑管理现状、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各种因素,指出了各方案存在的优缺点。经过详细的综合比较,分远期、过渡期、近期提出了不同阶段的最优方案。结合国内外农业水费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的宏观对策建议,包括进一步明确水量交易主体,加大供水计量设施的投入,加强用水管理等几个方面。最后,对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展望了随着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地区成功经验的推广,水价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南水北调水价政策制定的新目标,指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汪定盼[6](2016)在《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研究 ——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缓解水危机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但跨流域调水工程改变了区域水情,在其运用和管理过程中会打破区域原有的生态平衡,对调水区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加重了调水区与受水区之间的矛盾。为了保证受水区取得充足、清洁的水资源,调水区必须加大保护生态项目的投资,且一定程度上限制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调水区承受着巨大的外部成本,降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可以促进调水工程的良好运行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促使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首先在阐述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角度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内涵,并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和我国的国情,从理论经济学的角度给出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生态补偿的定义;其次,将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归纳总结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公共产品理论、产权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资本理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各个基础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梳理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的基本思路;再次,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的相关利益方进行博弈策略分析,明确了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客体,分析了满足稳定策略需要的条件;最后,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例,宏观上,应用博弈模型分析调水区和受水区的博弈利益关系;微观上,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排污权两个角度构建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模型,对其生态补偿额度进行测算,两种计算模型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南水北调工程是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典型代表,将其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既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价值。

王志垲[7](2016)在《南水北调通水对南四湖水环境安全的影响研究分析》文中提出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之路和重要的调蓄湖泊,调水将对南四湖水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以研究南水北调通水对南四湖水环境安全的影响为目标,分析了调水对南四湖水环境因子可能产生的影响,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对南四湖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基于MIKE21模型建立了南四湖水环境安全影响模型,模拟研究了南水北调通水对南四湖下级湖的水环境安全产生的影响。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研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于南四湖的影响。从水环境因子、丰枯水期、周边汇入河流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南四湖的水环境以及通水对南四湖水环境安全的影响。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建立南四湖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针对南四湖相对复杂的多因素水环境系统,以人工神经网络法为手段,应用数学软件MATLAB作为计算工具,以2012年7月南四湖的监测数据为训练对象,对南四湖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调水前南四湖水环境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满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的要求。针对通水对南四湖水环境安全产生的影响,选取丹麦水利所(DHI)研究开发的MIKE软件作为工具,建立了南四湖MIKE21模型,从水位、流场、流速、水质等四个方面研究并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对南四湖水环境安全的影响。在建立南四湖MKE21模型后,对南四湖下级湖在未通水条件下以及通水后条件下的水位进行模拟可以得知,在南水北调东线没有通水时,南四湖下级湖的水位高点出现在地势较为狭窄的昭阳湖段,这是一种较为不利的水力条件。而在南水北调东线通水后,广阔的微山湖水位变高,昭阳湖水位降低且下降幅度比较平缓,形成了一种比较有利的水力条件。对南四湖下级湖在未通水条件下以及通水后条件下的流场进行模拟可以得知,在南水北调东线没有通水时,二级坝下游的湖岛周边、昭阳湖与微山湖交界的东西两侧以及微山岛北部周边地区出现了流场单位rad值较低的流场,表明这三个水域的水流流动性较差,流场的水力特性不理想。而在南水北调东线通水后,来水的较高流速和较大流量使得原本流动性较差的区域流动性增强,流场单位rad值有明显升高。对南四湖下级湖在未通水条件下以及通水后条件下的流速进行模拟可以得知,在南水北调东线并没有通水时,沛县林场以北河流汇入河口处、昭阳湖与微山湖交界西南侧、微山岛附近以及微山岛东侧等靠近湖岸处流速较低,在0-0.04 m/s,易形成死水区,屯水区等水流不通畅区域,在流速方面给南四湖的下级湖造成了不利的水力特性。而在南水北调东线通水后,下级湖大部分水域流速较大,流动性更好,水流的交换速度以及扩散速度更快。南水北调的来水水质较好,在与南四湖下级湖原水进行混合稀释后,能够有效降低南四湖的总氮、氨氮以及磷酸盐等代表性污染物的浓度,对南四湖水质有着明显的改善。从水位、流场、流速、水质等四个方面分析,南水北调通水改善了南四湖下级湖的水环境。

张茜[8](2014)在《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下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中华文明历程的标志性工程——京杭大运河,自古至今在文化、社会、经济各方面均具有很高的价值。大运河跨越南北六个省市,连接五大河流,发端于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凿的邗沟,迄今已有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大运河一直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政治经济命脉,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与“南水北调”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沟通南北的古老水运通道,对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国际交往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以其在时空跨度、文化价值、科技蕴含方面的无与伦比性成为世界性文化遗产,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充分彰显了我国大运河的重要价值与独特性。可以说,申遗的成功为大运河的保护开辟了新的篇章,但在喜悦之后应清醒的认识到申遗并非目的,而只是保护的一种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使这一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恢复其生命力才是重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而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分东、中、西三线实施,其中东线工程以京杭大运河及其相平行的河流作为主要输水路线。东线工程的建设可被视为当今对大运河的又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同时对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与真实性产生重大影响,为大运河整体性保护带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从理论与现实背景出发,分析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历史与价值变迁,明确历史上的大运河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当今社会中大运河具有的重要文化与技术价值、作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价值、作为南北重要的休闲游憩廊道的价值、作为运输物资与北煤南运的航运价值、作为南水北调理想输水路线等多重重要价值。以此为基础,分析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的现状及保护与利用所面临的多种问题,包括河道断流与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沿线文化遗产破坏严重与保护不当、保护法规及管理机制滞后等。其次,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状况,将两者在时间、空间、功能、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明确南水北调工程对大运河保护产生的影响,寻求工程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点,准确应对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的策略。最后,以京杭大运河在当今社会中价值具有多样性、大运河现状及保护具有复杂性为基础,通过与国际相关遗产保护的比较分析,借鉴其他国家相关保护经验。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契机,依据我国大运河的自身特点,协调自然、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构建京杭大运河的整体保护体系。

任财[9](2014)在《南水北调工程突发性水污染及防洪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运行涉及到工程基础设施安全、水量安全、水质安全及防洪安全等方面,其中水质安全是工程的最终目的和根本落脚点,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这是由南水北调工程的性质所决定的。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输水水质的安全,本文分别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的突发性输水水质风险进行了评估,指出各自存在的水质风险因素类型,并对卫星遥感降雨信息在无地面观测资料中小流域防洪预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进行了水质风险分析,归纳总结威胁东线工程输水水质安全、引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水质风险因素类型。分析选取淮安段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典型渠段的原因,并对其分为4种可能情景进行模拟分析,研究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调控手段和措施。(2)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了水质风险分析,归纳总结威胁中线工程输水水质安全、引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水质风险因素类型。分析选取京石段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渠段的原因,并对其分为3种可能情景进行模拟分析,研究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调控手段和措施。(3)以丹江口水库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2009-2012年7-9月为研究时段,利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上的地面雨量站降水资料数据集,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发的风云2D卫星的6h降水估计产品PRE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分为单站点降雨量精度评估和流域面雨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卫星估计的精度较高,估测能力较强,能有效估测降雨量及降雨趋势。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沿线河北省境内4个中小流域为例,对将卫星遥感降雨信息初步应用于中小流域的防洪预警中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将卫星遥感降雨信息应用于无地面观测资料中小流域的防洪预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裔兆宏[10](2013)在《美丽中国样本》文中研究指明引子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这是屈原在《天问》中几句关系治水的诘问。我始终相信苍天有眼。大自然的一切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任何对大自然的犯罪行为,都将会受到惩罚,只有顺应自然,利用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血吸虫病问题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和血吸虫病问题
    1.1 西线工程
    1.2 中线工程
    1.3 东线工程
2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血吸虫病问题研究
    2.1 人工北移钉螺模拟现场研究
    2.2 气候变暖对钉螺北移的影响
    2.3东线工程运行对钉螺北移的影响
        2.3.1“江水北调”工程类比研究
        2.3.2 东线工程特点及运行调度对钉螺扩散的影响
        2.3.3 东线工程水情对钉螺扩散的影响
    2.4南水北调工程相关区域血吸虫病/钉螺监测研究
        2.4.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血吸虫病监测
        2.4.2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血吸虫病监测
3 存在的问题
4 结语

(2)南水北调东线枢纽湖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来源组成及生物可利用性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选题意义及研究区域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调水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1.3.2 CDOM分析方法进展
        1.3.3 CDOM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2章 东线上中游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CDOM来源组成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
        2.1.2 DOC浓度测定
        2.1.3 CDOM吸收光谱测定
        2.1.4 CDOM荧光光谱测定
        2.1.5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2.1.6 水文数据
        2.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
        2.2.1 水文特征
        2.2.2 DOC及 CDOM光谱特性时空分布特征
        2.2.3 C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分析
        2.2.4 荧光组分时空分布特征
        2.2.5 CDOM来源特征
        2.2.6 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3.1 不同水文情景下3个湖泊CDOM组成特征
        2.3.2 不同水文情景下3个湖泊CDOM来源解析
    2.4 小结
第3章 东线下游南四湖和东平湖CDOM来源组成特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
        3.1.2 DOC浓度测定
        3.1.3 CDOM吸收光谱测定
        3.1.4 CDOM荧光光谱测定
        3.1.5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3.1.6 水文数据
        3.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
        3.2.1 水文特征
        3.2.2 DOC及 CDOM光谱特性时空分布特征
        3.2.3 C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分析
        3.2.4 荧光组分时空分布特征
        3.2.5 CDOM来源特征
        3.2.6 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不同水文情景下2个湖泊CDOM组成特征
        3.3.2 不同水文情景下2个湖泊CDOM来源解析
    3.4 小结
第4章 调水对东线调蓄湖泊CDOM特征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2.1 DOC浓度、CDOM丰度及结构变化情况
        4.2.2 荧光组分变化情况
    4.3 讨论
        4.3.1 调水对5 个湖泊DOC浓度及CDOM丰度、结构的影响
        4.3.2 调水对5个湖泊荧光组分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洪泽湖和骆马湖CDOM生物可利用性特征
    5.1 材料与方法
        5.1.1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
        5.1.2 室内生物培养实验
        5.1.3 生物可利用性测定
        5.1.4 CDOM吸收光谱测定
        5.1.5 CDOM荧光光谱测定
        5.1.6 水文数据
        5.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
        5.2.1 水文特征
        5.2.2 不同水文情景下BDOC及吸收光谱特征
        5.2.3 生物培养后CDOM荧光组分鉴别
        5.2.4 不同水文情景下荧光组分生物可利用性特征
        5.2.5 BDOC与光谱参数相关性分析
    5.3 讨论
        5.3.1 不同水文情景对BDOC的影响
        5.3.2 不同水文情景对荧光组分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3)调水工程输水线路方案优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调水工程相关研究
        1.2.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2.3 尚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调水工程线路方案评价
    2.1 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其应用
        2.1.1 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
        2.1.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2.2 调水工程输水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2.2 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2.2.3 指标体系的构建
    2.3 调水工程输水方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4 调水工程输水线路设置影响因素指标评价矩阵的确定方法
        2.4.1 定量指标的评价矩阵
        2.4.2 定性指标的评价矩阵
    2.5 调水工程输水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后续工程输水方案比选
    3.1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基本概况
    3.2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后续工程基本要求
        3.2.1 线路设置要求
        3.2.2 输水规模要求
    3.3 各输水区间段方案初拟
        3.3.1 长江——洪泽湖段
        3.3.2 洪泽湖——骆马湖段
        3.3.3 骆马湖——南四湖段
    3.4 评价指标与指标权重确定
        3.4.1 一级指标及其权重
        3.4.2 二级指标及其权重
    3.5 各输水区间段不同输水线路方案的评价
        3.5.1 长江——洪泽湖段
        3.5.2 洪泽湖——骆马湖段
        3.5.3 骆马湖——南四湖段
    3.6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后续工程输水方案
    3.7 本章小结
4 调水工程输水方案评价系统开发
    4.1 系统功能
    4.2 系统开发工具
    4.3 系统实现
        4.3.1 登录系统
        4.3.2 系统功能实现
        4.3.3 退出系统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生产项目

(4)大型浅水湖泊对南水北调东线的水文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调水引起的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1.2.2 湖泊流域洪涝灾害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流域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流域涝灾特性分析
    2.4 流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现状
        2.4.1 防洪工程概况
        2.4.2 排涝工程概况
    2.5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及其对南四湖造成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四湖及其滨湖内涝影响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
    3.1 南四湖及滨湖区洪涝分析模型结构
    3.2 南四湖入湖一维河网水动力学模型构建
        3.2.1 模型原理及工具
        3.2.2 一维河网模型建模与率定
    3.3 南四湖湖泊及滨湖洼地二维模型构建
        3.3.1 模型原理及工具
        3.3.2 二维淹没模型建立
    3.4 南四湖及滨湖区洪涝一/二维耦合模拟模型
        3.4.1 一/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耦合原理及工具
        3.4.2 模型率定与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湖泊水位与滨湖洼地洪涝灾害的响应关系研究
    4.1 方案设置
    4.2 湖泊水位变动对滨湖区排涝影响规律分析
    4.3 滨湖区不同区域的内涝对湖泊水位变动的响应特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四湖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文效应研究
    5.1 汛期应急调水对南四湖滨湖区受涝影响
        5.1.1 方案设置
        5.1.2 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5.2 南水北调输水期对南四湖滨湖区受涝影响
        5.2.1 方案设置
        5.2.2 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5.3 南水北调输水期对南四湖水文要素影响
        5.3.1 方案设置
        5.3.2 计算结果比较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5)南水北调水费管理研究 ——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相关文献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内容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阐述
    (一) 基本概念
        1、水价
        2、两部制水价
        3、南水北调水价
        4、水费
        5、南水北调基本水费
        6、南水北调计量水费
    (二) 基础理论
        1、准公共产品理论
        2、公共财政理论
二、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与问题
    (一) 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
        1、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2、根据国家政策测算出的江苏南水北调水费
        3、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
    (二) 南水北调水费管理问题
        1、规划分配的净增供水量尚未使用,南水北调用水达效率不高
        2、国家公布的初期水价政策与江苏现实管理状况有距离
        3、江苏向省外供水的水费尚未足额收取
        4、水费支付对象不明确
    (三) 南水北调水费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1、规划论证时期增供水量估算的不确定性
        2、农业水费管理本身就困难重重
        3、水量交易主体不明
        4、国家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5、相关补偿政策的缺位
三、国内外农业水费管理实践
    (一) 国外农业水费管理实践
        1、美国
        2、日本
        3、法国
        4、以色列
        5、印度尼西亚
    (二) 国内农业水费管理实践
        1、浙江
        2、山东
        3、福建
        4、黑龙江
        5、陕西
        6、甘肃
    (三) 启示经验
四、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对策建议
    (一) 水费管理改革的可行性:苏北农民的承受能力分析
        1、江苏现有农业水费管理情况
        2、现阶段苏北地区农民承受能力分析
    (二) 基于政府补偿的水费管理方案
        1、方案一:提高全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解决基本水费
        2、方案二:受水区市县财政按用水控制比例承担基本水费
        3、方案三:受水区市县财政按工农业指标比例承担基本水费
        4、方案四:将南水北调水价纳入省内供水水价统筹调整
        5、方案比选
    (三) 宏观层面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明确水量交易主体、水费支付对象
        2、开展南水北调工程达效研究
        3、加强用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
        4、加大供水计量设施的投入,提高和完善计量用水管理
        5、完善供水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研究 ——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现状
        1.2.1 国外生态补偿研究现状
        1.2.2 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
    2.1 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的定义
    2.2 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公共产品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产权理论
        2.2.4 生态资本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的基本思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
    3.1 基本方法
    3.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
        3.2.1 基本理论
        3.2.2 确定单位当量因子价值量
        3.2.3 计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3.2.4 构建生态补偿核算模型
    3.3 基于排污权交易的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
        3.3.1 基本思路
        3.3.2 理论模型的构建
    3.4 生态补偿相关利益方的博弈分析
        3.4.1 模型假设条件
        3.4.2 模型构建及分析
        3.4.3 有约束的模型构建及分析
        3.4.4 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例研究
    4.1 研究区域的概况
        4.1.1 南水北调工程总概况
        4.1.2 东线工程基本概况
        4.1.3 东线工程调水情况
        4.1.4 东线治污环保工作
    4.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东线工程江苏段生态补偿额度
        4.2.1 当量因子的计算
        4.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计算
        4.2.3 生态补偿额度的确定
    4.3 基于排污权交易的东线工程江苏段生态补偿额度
        4.3.1 样本选取
        4.3.2 模型构建
        4.3.3 排污权计算
        4.3.4 生态补偿额度的确定
    4.4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区与受水区的博弈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7)南水北调通水对南四湖水环境安全的影响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调水影响水环境安全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现状
        1.2.2 国内跨流域调水工程现状
        1.2.3 跨流域调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通水影响南四湖水环境分析
    2.1 南四湖水环境现状
        2.1.1 南四湖水环境因子水平现状
        2.1.2 南四湖丰、枯水期水环境状况
        2.1.3 南四湖周边汇入河流情况
    2.2 南水北调东段工程南四湖段简介
    2.3 南水北调通水对南四湖水环境因子的影响
        2.3.1 水位的影响
        2.3.2 水质的影响
    2.4 南水北调通水对南四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3章 南四湖水环境质量评价
    3.1 常用评价方法介绍
    3.2 BP神经网络法介绍
    3.3 BP神经网络法在南四湖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3.4 评价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MIKE21模型的南四湖水环境安全影响分析
    4.1 国内外水环境模型研究现状
    4.2 南四湖水环境模型功能需求
    4.3 南四湖水环境MIKE21模型
        4.3.1 MIKE21模型简介
        4.3.2 南四湖下级湖MIKE21模型
        4.3.3 模型运行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8)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下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1.3.1 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相关概念
        1.3.2 国内保护体系相关概念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动态
        1.4.2 国外研究动态
    1.5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内容及框架
    1.6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的发展与价值变迁
    2.1 京杭大运河及沿运区域概况
        2.1.1 京杭大运河的概念
        2.1.2 沿运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2.1.3 沿运区域的社会经济特征
    2.2 京杭大运河演变历程
        2.2.1 春秋至秦汉时期——京杭大运河局部河段的出现
        2.2.2 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整体河段的形成
        2.2.3 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繁荣与修缮
        2.2.4 近现代时期——京杭大运河的衰落与发展
    2.3 京杭大运河的综合价值分析
        2.3.1 古代大运河的地位与作用
        2.3.2 现代大运河的价值与意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现状与整体性保护
    3.1 京杭大运河的文化景观遗产概况
        3.1.1 大运河的遗产性质
        3.1.2 大运河的遗产构成
        3.1.3 大运河的遗产现状
    3.2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面临的问题
        3.2.1 大运河价值认知与保护意识淡漠
        3.2.2 大运河河道断流与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3.2.3 大运河文化遗产建设性破坏严重与保护不当
        3.2.4 大运河保护法规及管理机制滞后
    3.3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面临的契机
        3.3.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
        3.3.2 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与意义
    4.1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
    4.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背景
        4.2.1 东线工程的规划
        4.2.2 东线工程的基础工程
        4.2.3 东线工程的受水区
    4.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内容
        4.3.1 东线工程实施—“实施三部曲”
        4.3.2 东线输水工程—“引、蓄结合”
        4.3.3 东线治污工程—“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4.4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管理体制
    4.5 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影响与意义
        4.5.1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4.5.2 促进经济增长、协调区域发展
        4.5.3 恢复京杭大运河风采、推进水文化发展
第五章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关系分析
    5.1 京杭大运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时间关系
        5.1.1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建造时间
        5.1.2 时间关系总结
    5.2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空间关系
        5.2.1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路线布局
        5.2.2 空间关系总结
    5.3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功能关系
        5.3.1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功能
        5.3.2 功能关系总结
    5.4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管理关系
        5.4.1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管理体系
        5.4.2 管理关系总结
    5.5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大运河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带来的挑战
        5.5.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大运河沿线生态系统的干扰
        5.5.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大运河遗产元素的威胁
    5.6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大运河整体性保护与利用带来的机遇
        5.6.1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现大运河航道的贯通
        5.6.2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改善大运河整体生态环境
        5.6.3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管理制度创新促进大运河新管理体制的形成
        5.6.4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规划提升大运河的开发价值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际线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与借鉴
    6.1 欧洲线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发展与案例分析
        6.1.1 欧洲相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发展概况
        6.1.2 法国米迪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
    6.2 美国线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发展与案例分析
        6.2.1 美国的区域化遗产保护方法——遗产廊道
        6.2.2 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6.3 日本线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发展与案例分析
        6.3.1 日本相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论发展概况
        6.3.2 日本运河遗产保护与公众参与制度
    6.4 对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借鉴与启示
        6.4.1 遗产保护与利用——实现遗产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综合价值
        6.4.2 遗产保护管理——构建统一规划、分工明确、多方合作与参与机制
        6.4.3 遗产保护法律法规——构筑完善的遗产保护法律体系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南水北调背景下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
    7.1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原则
        7.1.1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与完整性
        7.1.2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动态性与延续性
        7.1.3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多样性与协调性
    7.2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理念与规划层次
        7.2.4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
        7.2.5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层次
    7.3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整体性保护策略
        7.3.1 制定大运河保护与管理规划
        7.3.2 加强大运河的基础理论研究
        7.3.3 建立统一协调与多方合作的遗产管理机制
        7.3.4 构筑完善的专项遗产法律体系
        7.3.5 统筹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7.4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元素的保护建议
        7.4.1 大运河的河道及堤岸保护
        7.4.2 大运河沿线古代水利工程保护
        7.4.3 大运河景观带与周边自然环境保护
        7.4.4 大运河的城市保护
    7.5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模式
        7.5.1 适应性再利用模式
        7.5.2 慢行游憩体验模式
        7.5.3 解说教育模式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表与附录
致谢

(9)南水北调工程突发性水污染及防洪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质安全研究现状
    1.2.2 无资料地区防洪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图 2 工程背景及卫星资料简介
2.1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2.2 卫星资料简介
    2.2.1 气象卫星的发展简况
    2.2.2 PRE产品基本情况
    2.2.3 PRE产品生成原理
2.3 本章小结 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突发性水污染研究
3.1 东线工程水质风险分析
3.2 东线工程典型渠段的选取
    3.2.1 淮安市的地理位置
    3.2.2 淮安境内历史上的突发水污染事件
    3.2.3 淮安境内的水质风险分析
3.3 淮安段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控
    3.3.1 情景一:淮河“94.7”水污染事件模拟
    3.3.2 情景二:三河、金宝航道沿线水污染
    3.3.3 情景三:里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沿线水污染
    3.3.4 情景四:二河、中运河、大运河沿线水污染
3.4 本章小结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突发性水污染研究
4.1 中线工程水质风险分析
4.2 中线工程典型渠段的选取
    4.2.1 京石段的地理位置
    4.2.2 路渠桥梁交通事故引起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风险
    4.2.3 超标准洪水导致地表污水进入干渠风险
    4.2.4 沿线地下水渗透污染风险
4.3 京石段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控
    4.3.1 情景一:古运河枢纽至磁河节制闸渠段水污染
    4.3.2 情景二:磁河节制闸至西黑山节制闸渠段水污染
    4.3.3 情景三:西黑山节制闸至北拒马河节制闸渠段水污染
4.4 本章小结 5 卫星遥感降雨信息用于防洪预警的可行性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资料可利用性分析
    5.2.1 研究区域概况
    5.2.2 单站点降雨量精度评价
    5.2.3 流域面降雨量对比分析
5.3 初步应用探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血吸虫病问题研究现状[J]. 黄轶昕.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0(05)
  • [2]南水北调东线枢纽湖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来源组成及生物可利用性特征[D]. 张柳青.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3]调水工程输水线路方案优选探讨[D]. 王奕. 扬州大学, 2020(06)
  • [4]大型浅水湖泊对南水北调东线的水文效应研究[D]. 王坤. 福州大学, 2018(03)
  • [5]南水北调水费管理研究 ——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为例[D]. 周珺华. 南京大学, 2017(05)
  • [6]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研究 ——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为例[D]. 汪定盼.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7]南水北调通水对南四湖水环境安全的影响研究分析[D]. 王志垲. 山东建筑大学, 2016(08)
  • [8]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下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策略研究[D]. 张茜. 天津大学, 2014(11)
  • [9]南水北调工程突发性水污染及防洪预警研究[D]. 任财.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10]美丽中国样本[J]. 裔兆宏. 中国作家, 2013(20)

标签:;  ;  ;  ;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引水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