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一、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周域[1](2020)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Meta分析及其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慢性病之一,早期常伴有头晕、心悸等轻微症状,随着疾病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心、脑、肝、肾等器官将近一步发生器质性病变[1],遂对其的控制和治疗刻不容缓,目前中医已将天麻素注射液作为治疗高血压的方案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安全性和具体作用机制方面尚未得到阐明和验证,因此选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方向,采用Meta分析方法和网络药理学共同探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作用机制,为天麻素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上提供参考和指明方向。研究一: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Meta分析。目的:分析对比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与常规西药在高血压疗效方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万方数字化期刊(Wan fang Data)等。获取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试验组)对比常规西药(对照组)治疗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根据Cochrane5.1.0评价手册对所纳入文章进行质量评估,再由2名研究人员据纳入标准进行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而后通过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章的有效结局评价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67篇文章,本文最终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章,共涉及610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058例,对照组30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明显优于常规西药,且有统计学意义[OR=3.15,95%CI(2.22,4.45),P<0.00001];从降低患者血压方面可知收缩压(SBP)[MD=-10.27,95%CI(-15.37,-5.18),P<0.00001]、舒张压(DBP)[MD=-6.16,95%CI(-9.47,-2.85),P=0.0003]及脉压差(PP)[MD=-6.02,95%CI(-8.12,-3.92),P<0.00001]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组疗效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析发现试验组在此方面的影响同样具有明显优势,一氧化氮(NO)[MD=6.86,95%CI(5.45,8.27),P<0.00001]、血浆内皮素(ET)[MD=-8.64,95%CI(-13.09,-4.19),P<0.00001];从安全性方面评估包括头晕[OR=0.39,95%CI(0.25,0.61),P<0.0001]、恶心呕吐[OR=0.51,95%CI(0.31,0.82),P=0.0006]、咳嗽[OR=0.44,95%CI(0.13,1.43),P=0.17]和乏力[OR=0.43,95%CI(0.17,1.10),P=0.08]发现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组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的例数低于常规西药组且差异显着,在咳嗽和乏力方面试验组发生率同样低于对照组。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组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疗效确切,可大幅降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NO、ET有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然受文章数量和质量的制约还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加以佐证。研究二: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天麻素注射液中单一活性成分天麻素、所对应靶基因、通路和生物过程,构建“成分-靶基因-通路”网络药理模型,预测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药理作用和相应通路机制,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新思路。方法:使用Chemical Book、CTD、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天麻素注射液中天麻素基本信息和靶基因,借助STRING平台构建天麻素注射液靶基因的互作网络,运用GeneCards、CTD数据库获取高血压相关靶基因,并使用venny工具绘制天麻素注射液药物靶基因与高血压靶基因的韦恩图,利用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基因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参数分析,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基因进行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最后采用OmicShare云平台对通路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经数据库获取5441个高血压基因,127个天麻素基因其中有101个与高血压相关的共同基因,进一步分析得19个关键基因为TLR4、MAPK1、IL6、TNF等;从KEGG通路共获取306条通路其中与高血压相关且P值<0.05的通路有14条,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信号通路、醛固酮调节钠重吸收、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等;由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328条生物过程,参与高血压调控的有15条为血压调节、松弛血管平滑肌、心肌收缩的负调节等生物过程。结论:本文初步探讨了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药理作用及通路机制,可能与19个关键靶基因通过影响14条高血压通路参与15条生物过程有关,为今后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李妍[2](2019)在《申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应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申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择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并试进一步阐述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机制。方法:本试验严格遵守高血压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在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康复科及石家庄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收集90例原发性高血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脱落1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申时(15时17时)针刺治疗,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两组降压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血清一氧化氮(Nitrious oxide,NO)两个指标的变化,从这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及ET、NO含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为68.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为93.33%,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为70.45%,组间比较,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内ET含量均减少,NO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申时针刺能降低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申时针刺能降低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且可改善失眠、夜尿频等症状。3.申时针刺能减少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内ET含量,增加NO含量,其降压机制可能与ET的减少NO的增加有关。

李晓喆[3](2016)在《针刺太冲穴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小脑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我国2010年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及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高血压研究新进展中指出,近50年国内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一直呈现上升态势,到现在为止我国高血压病的患者总数已经逾越国外达到2亿人,呈现出大约每十个成人中就有二人患有高血压病的严峻状况。在众多患病人群中,大多数以轻、中度高血压为主,比例大约占90%以上,这其中轻度高血压患者约占60%左右。目前国内高血压患病特点主要表现在:①患病几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伴随年龄增加而上升;②患病率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往往绝经期前女性的患病率略微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就会迅速升高并超过男性;③有明显的地域性,由南到北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增高;④有一定的种族差异,不同民族间高血压患病率也不同;⑤多盐多脂饮食、肥胖与超重、饮酒与经常性紧张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⑥患者的自身患病知晓率低于50%,接受治疗的比率低于40%,高血压合理控制率甚至低于10%,这与患者的经济程度和文化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本实验的立题依据来源于经穴特异性的假说,即认为,腧穴的治疗作用体现在局部针刺得气后,通过腧穴部位或人体整体状态,借助于针刺补泻手法,将信息传递到人体的高级中枢——脑,脑作为神明之腑,整合正邪盛衰的信息和针刺的治疗作用,进而发挥经穴的治疗效应。小脑参与调节心血管功能活动。当通过电刺激小脑顶核的嘴侧部时,能够引起明显的心血管反应症状,如引起动脉压明显的升高,心律异常改变,心率增加,从这个顶核升压反应中可以推断出通过某些途径小脑会影响血压的变化,小脑亦存在与心血管功能活动相关的神经元;近年来较多证据证明,中枢系统的整合作用是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内分泌因素亦会影响血压波动,如肾上腺素、垂体分泌激素等;同时,肾功能的状态对人体水液平衡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影响血压情况。近年来,人们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常见病的影响逐渐重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增加了叠加血压、血脂、血糖代谢失常的患病率。延髓是为呼吸、消化、心跳活动的中枢,与小脑解剖位置相近,神经纤维相互链接,或存在作用类似的神经元,在调节肌紧张等功能协同作用。我们认识到,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血糖调节受损的病理环节中各有相互重合的部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常常相互影响,根据临床对照、试验数据的查阅,调节血压的效应可归纳在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目的:我国的患高血压病的病人数量增加迅速,在未能理想地控制血压波动和幅度的前提下,很多病患在高血压基础上发展成更为严重的疾病,合理的控制血压、平稳血压波动能够大幅度降低严重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中药、针灸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相关症状方面应用广泛,针刺治疗高血压时根据中医辨证发现临床症状与肝、肾功能,阴虚、风动等病因相关,在此基础上最常使用的腧穴为太冲穴。基于经穴特异性的思考,经穴作用通过针刺后在脑部不同脑区电、生理活动的发生,继而影响人体生理、病理反应,起到经穴的治疗作用。为验证这一假说,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针刺后检测相关脑区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中经穴治疗疾病的规律,以此验证经穴特异性的理论,为临床选穴组方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选用SHR大鼠5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1只,分别为曲泉组,模型组,太冲组,非穴组,冲阳组。另取Wistar大鼠8只,作为正常组。前7日每日针刺一次,模型组和正常组只抓取不针刺,其余4组相应针刺曲泉穴、太冲穴、非穴和冲阳穴。结束针刺后将小鼠取材,获得小脑组织;将小脑组织经过双向电泳和质谱检测后获得蛋白表达结果。结果:通过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比对分析,共监测出364个表达差异的蛋白点,具体如下: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上调的蛋白点有56个,下调的蛋白点有36个;曲泉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的蛋白点有7个,下调的蛋白点有15个;太冲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的蛋白点有47个,下调的蛋白点有90个;非穴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的蛋白点有7个,下调的蛋白点有39个;冲阳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的蛋白点有7个,下调的蛋白点有60个。各组间卡方检验X 2=22.151,p=0.00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利用美国ABI4800 MALDI-TOF-TOF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根据结果搜索NCBI数据库,共鉴定出36个差异斑点蛋白,如下所示:模型组与Wistar组相比,小脑区表达上调蛋白鉴定结果:共8个蛋白点,分别为B03、B08、B19、B31、B38、B41、B45、B49。B03(甘氨酸-tRNA连接酶)、B08(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B19(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B31(NADH脱氢酶[辅酶]1 a-亚复合亚基10,线粒体)、B38(甘油-3-磷酸脱氢酶[NAD(+)],细胞质)、B41(胆绿素还原酶)、B45(单磷酸肌醇)、B49(Metaxin 2)。模型组与Wistar组相比,小脑区表达下调蛋白鉴定结果:共7个蛋白点,分别为A01、A02、A10、A12、A21、A22、A23。A01(胞浆10-甲酰脱氢酶)、A02(单向复合物亚基mic60(片段))、A10(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A12(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A21(肌醇多磷酸-1-磷酸)、A22(前列腺素还原酶-2)、A23 (NADH脱氢酶[辅酶]1(?)-亚复合亚基10,线粒体)。曲泉组小脑区表达上调蛋白鉴定结果:检测出1个蛋白点,C02(Protein Sf3a3)。曲泉组小脑区表达下调蛋白鉴定结果:检测出1个蛋白点,D01(突触结合蛋白)。太冲组小脑区表达上调蛋白鉴定结果:共8个蛋白点,分别为F14、F15、F18、F23、F28、F33、F35、F47。F14(核糖核蛋白)、F15(Protein Tom112)、F18(Protein Usp14)、F23(V型质子ATP酶亚基B,脑亚型)、F28(Protein Sept4)、F33(膜联蛋白)、F35(转录激活蛋白-α(片段))、F47(过氧化物酶)。太冲组小脑区表达下调蛋白鉴定结果:共3个蛋白点,分别为E20、E31、E43。E20(钙网蛋白)、E31(Protein Setd7).E43(Hsp90 co-chaperone Cdc37);非穴组小脑区表达上调蛋白鉴定结果:共1个蛋白点,H01(Thimet寡肽);非穴组小脑区表达下调蛋白鉴定结果:共4个蛋白点,分别为G10、G11、G24、G39。 G10(Group specific component)、G11(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G24(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7)、G39(Uncharacterized protein);冲阳组小脑区表达上调蛋白鉴定结果:共1个蛋白点,J01(Thimet寡肽);冲阳组小脑区表达下调蛋白鉴定结果:共2个蛋白点,分别为109、131。I09(Endophilin-B2)、131(血影蛋白α链,非红细胞1)。分别检索36个蛋白点的功能,结果表明,A01:胞浆10-甲酰脱氢酶,在调节细胞内叶酸池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在肿瘤细胞的抗增值过程中发挥功能;A02:MICOS complex subunit Mic60(Fragment),是单向复合物Mic60的组成部分,作为线粒体内膜上的大分子复合物,在维持界堵联合处能量代谢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是线粒体内外膜间的接触点;A10: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此酶在催化蛋白质的折叠过程与免疫反应中共同发挥作用;A12:Protein disulfide-isomerase A3,同上;A21:Inositol polyphosphate-1-phosphatase,肌醇多磷酸-1-磷酸,已有研究报道INPP 1基因的表达上调可能与人类大肠癌的发生有关;从肥大细胞,以及因血压高灌注造成的心室肥大组织中,都可发现其高水平前体;月经稀发、肥胖症、频繁神经功能紊乱等病中INPP 1表达也有显着增高。A22:Prostaglandin reductase 2,前列腺素还原酶2,其过度表达可抑制PPARG的转录活性和抑制脂肪细胞分化;A23:NADH dehydrogenase [ubiquinone]1 alpha subcomplex subunit 10, mitochondrial,是线粒体内膜呼吸链NADH脱氢酶亚基配件(复合物Ⅰ),一般认为其与呼吸作用无关,复合物1作用体现在将电子从NADH转移到呼吸链上,酶的即刻电子受体是泛醌。B03:Glycine--tRNA ligase (Fragment),甘氨酸-tRNA的连接酶(片段),催化甘氨酸的附件成为tRNA(甘氨酸);并且可以产生AP4A四磷酸,后者作为通用的多效性信号分子,通过将2个ATP直接缩合,参与细胞调控途径;B08:Protein disulfide-isomerase A3,司A10的功能;B19:Protein disulfide-isomerase A3,同A10的功能;B31:NADH dehydrogenase[ubiquinone] 1 alpha subcomplex subunit 10, mitochondrial,司A23的功能。B38: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NAD(+)], cytoplasmic,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NAD(+)],细胞质:在酶学领域,该酶催化化学反应sn-甘油-3-磷酸+NAD+(?)磷酸甘油+NADH+H+。改酶归属于氧化还原酶家族,参与甘油磷脂代谢;B41:Biliverdin reductase A,胆绿素还原酶,可在正常条件下的所有组织中发现,尤常见于肝脏和脾脏的网状巨噬细胞中。BVR通过减少第二和第三吡咯环之间双键转化为单键,促进了胆绿素像胆红素的转变。近年来认为BVR在调节葡萄糖代谢、细胞生长及细胞调往中发挥作用。B45:Inositol monophosphatase 1,肌醇单磷酸酶1,负责为磷脂酰肌醇和多磷脂酰肌醇的合成提供单磷酸肌醇,并且与锂在脑部的药物学代谢有关;B49:Metaxin2,参与蛋白质到线粒体内的运输。C02:Protein Sf3a3,重组蛋白人类剪切因子3a。D01:Syntaxin-binding protein 1,突触结合蛋白,可能通过GTP结合蛋白共同作用于调控突触囊泡的对接与融合。在神经传递与突触结合时必不可缺,在突触小泡一对一融合时,该蛋白参与其融合机制的发生,它决定某个突触可以与哪些突触融合,或与哪些突触不融合,在测定胞内聚变反应的特异性可以发挥作用。F14:Hnrpk protein,核糖核蛋白,似乎影响mRNA的前处理和mRNA代谢和转运的其他方面。具有不同核酸结合性质;F15:Protein Tom112、F18:Protein Usp14,此二者未有发现;F23:V-type proton ATPase subunit B, brain isoform,V型质子ATP酶亚基B,脑型;为液泡ATP酶外周V1复合物的非催化亚基。V-ATP酶负责酸化多种在真核细胞胞内隔室。F28:Protein Sept4,未有明显发现;F33:AnnexinA7,膜联蛋白A7,钙-磷脂结合蛋白,功能为促进膜融合,并参与胞吐过程。F35: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protein Pur-alpha(Fragments),转录激活蛋白-α(片段),推测其为一种转录激活点,位置可能特异性结合于c-Myc基因上游PUR部分富含嘌呤的单链,通过其相似性,可在DNA复制的开始和重组过程中可以发挥作用;F47:Peroxiredoxin-2,过氧化物酶-2,参与细胞的氧化还原调节过程,通过减少硫氧还原蛋白提供的相似物来减少过氧化物的量。该酶不能从谷氧还原蛋白那里接受电子,在消除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时,该酶起到了重要作用。亦认为其可能通过调节过氧化氢的细胞内浓度,进而参与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信号级联。G10:Group specific component,特殊基团成分蛋白;G11:Neurofilament light polypeptide,神经丝蛋白轻多肽,神经丝蛋白包括3种中间丝蛋白,根据其维持神经元口径的不同分为L型、M型和H型:G24:Protein phosphatase 1 regulatory subunit 7,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7,为蛋白磷酸酶1的调节亚基,可以调节蛋白磷酸酶1的活性;G39:Uncharacterized protein.H01:Thimet oligopeptidase,Thimet寡肽,参与不多于20个神经肽氨基酸残基的代谢,并参与细胞质肽链的降解。还可参与降解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和产生淀粉样片段。109:Endophilin-B2未有发现;131:Spectrin alpha chain, non-erythrocytic1,血影α链,非红细胞1,为胞衬蛋白,可能参与细胞分泌过程,与钙调蛋白呈现出钙依赖性的交互协同作用,因此在细胞膜处可以作为钙依赖转运的候选蛋白载体。J01:Thimet oligopeptidase,同H01的作用。结论:1.太冲穴作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具有治疗肝经疾病的优势,这是其经穴特异性的基础特性,在治疗高血压疾病时,降压效果与其他穴位对照具有明显差异。2.通过将小脑组织蛋白电泳、质谱分析后,发现太冲穴组针刺后小脑区蛋白表达点上调明显多于曲泉组、冲阳组及非穴组,提示降压效应的发生与小脑活动有相关性,太冲穴加强小脑蛋白表达与其他对照穴位相比有差异。3.SHR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参与调节遗传信息代谢、抗肿瘤细胞增生、能量代谢与免疫应答的蛋白表达下降,由此推断SHR大鼠血压升高或与遗传信息的改变、脑区能量不足与免疫缺陷病有关,且SHR大鼠相较正常大鼠,其肿瘤患病率、代谢病、免疫功能缺陷易感性升高。4.针刺太冲穴后促使小脑组织蛋白表达发生差异性变化,其中已经分析出的差异蛋白点功能包括促进代谢产物如过氧化物的消除,加快遗传信息转化,催化神经元能量代谢、促进神经再生等,符合高血压小脑组织微环境改变,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假说提供佐证。

马健,张勇,曹政[4](2015)在《内皮细胞分化功能在替米沙坦干预高血压患者过程中的变化》文中指出背景: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细胞受损的特征性改变是内皮素释放失衡。替米沙坦能够恢复高血压患者的"杓型"血压模式,其降压效果优于氯沙坦、氨氯地平等常规药物,有更强的保护作用。目的:分析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内皮细胞分化功能及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海捷亚治疗,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1片/d,晨口服,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浆脂联素、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值变化,并进行血浆脂联素与高血压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脂联素和一氧化水平量都明显上升,血浆内皮素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内皮素显着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显示血浆脂联素与血浆内皮素值呈现显着负相关(P<0.05),与血浆一氧化氮值呈现显着正相关(P<0.05)。说明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能提高预后疗效,其作用的发挥与改善内皮细胞分化与提高血清脂联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刘宇[5](2012)在《芪参健脾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以芪参健脾方为干预因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印迹(Western-Blo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及免疫组化等多种方法,观察芪参健脾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肾功能、肾组织形态学和肾Ang-Ⅱ含量、肾Ⅰ、Ⅲ、Ⅳ型胶原含量、肾MMP-1、2、9、TGF-β1、Smad3、5、6基因表达以及BMP-7蛋白表达的影响,从整体水平、组织形态学、基因和蛋白等各方面,观察芪参健脾方对SHR的降压及肾脏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为该方应用于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并为中药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靶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24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60只,体质量(360±20)g,同周龄雄性Wister-Kyoto(WKY)大鼠10只,体质量(350±20)g;大鼠于实验前常规观察1周,然后进行实验。2.实验动物分组:SH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SHR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培哚普利联合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WKY大鼠10只作为WKY组(正常对照组)。3.选用药物:SHR组给予蒸馏水;根据《人和动物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表》,培哚普利组用药量为0.4mg*kg-1*d-1,用药时将药溶于蒸馏水中;中药治疗组采用标准水煎工艺,浓缩生药含量4g/mL,高、中、低剂量组用药量按照大鼠体重折算分别为4g/100g,2g/100g和1g/100g;中药加西药组用药为同剂量培哚普利溶解于中药中剂量方中。给药体积均为每100g体重给予药液1mL。大鼠每日一次灌胃,连续治疗6周。4.收缩压测量:采用大鼠尾动脉间接测压法,在室温22±2℃条件下,将安静、清醒状态大鼠于40℃下预热(用温控器调节温度恒定)约15min,用BP-98A型大鼠智能无创血压计,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连续测量3次,取其均值。分别于实验开始前与药物干预后4小时、2周、4周和6周末进行测量。5.采用ELISA方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肾组织Ang-Ⅱ的含量。6.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7.常规HE染色,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的形态学变化。8.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Ⅳ型胶原积分光密度值的变化。9.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MMP-1、MMP-2、MMP-9、TGF-β、Smad3、 Smad5、Smad6的基因表达水平。10.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BMP-7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实验开始前与用药后4小时、2周、4周和6周分别应用智能无创血压计监测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的变化,观察到用药前SHR各组大鼠血压均高于WKY组,WKY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4小时:各组大鼠收缩压无明显变化,WKY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2周:中药加西药组收缩压明显降低,与SHR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培哚普利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收缩压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与SHR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4周:大鼠收缩压持续下降,培哚普利组、中药加西药组与SHR组相比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SHR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组与中药加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6周:培哚普利组、中药加西药组与SHR组相比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SHR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组与中药加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SHR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与WKY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下降,与SHR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中药加西药组下降最明显,是SHR组的0.60倍(P<0.01),中药高剂量组是SHR组的0.62倍(P<0.01),培哚普利组是SHR组的0.64倍(P<0.01),中药中剂量组是SHR组的0.66倍(P<0.01),中药低剂量组是SHR组的0.70倍(P<0.01);其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WKY组相比,SHR组尿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尿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下降,与SHR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以中药加西药组下降最明显,是SHR组的0.29倍(P<0.01);培哚普利组是SHR组的0.38倍(P<0.01),中药高剂量组是SHR组的0.32倍(P<0.01),中药中剂量组是SHR组的0.47倍(P<0.01),中药低剂量组是SHR组的0.50倍(P<0.01);中药加西药组、中药中、低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SHR组大鼠血肌酐含量明显增加,与WKY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血肌酐含量明显下降,与SHR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中药加西药组下降最明显,是SHR组的0.50倍(P<0.01),中药高剂量组是SHR组的0.53倍(P<0.01),培哚普利组是SHR组的0.59倍(P<0.01),中药中剂量组是SHR组的0.70倍(P<0.01),中药低剂量组是SHR组的0.78倍(P<0.01);中药加西药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5.SHR组大鼠血尿素氮含量明显增加,与WKY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血尿素氮含量明显下降,与SHR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中药加西药组下降最明显,是SHR组的0.50倍(P<0.01),中药高剂量组是SHR组的0.60倍(P<0.01),培哚普利组是SHR组的0.61倍(P<0.01),中药中剂量组是SHR组的0.63倍(P<0.01),中药低剂量组是SHR组的0.70倍(P<0.01);中药加西药组、中药中、低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6.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SHR组肾小球出现轻度萎缩,管腔形态不规则,近、远端小管管腔结构不清晰,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产生的大量粘液性物质,上皮细胞可见颗粒变性、增生、排列不规则,肾小球血管管壁增厚,肾间质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各治疗组肾小管、肾小球的形态、炎性粘液浸润以及间质纤维化均有所改善,其中中药加西药组改善最为明显。7.SHR组大鼠肾组织中Ang-Ⅱ浓度明显升高,与WKY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Ang-Ⅱ含量明显下降,与SHR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中药加西药组下降最明显,是SHR组的0.40倍(P<0.01),培哚普利组是SHR组的0.41倍(P<0.01),中药高剂量组是SHR组的0.48倍(P<0.01),中药中剂量组是SHR组的0.52倍(P<0.01),中药低剂量组是SHR组的0.58倍(P<0.01);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加西药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中、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8.SHR组大鼠肾组织中Ⅰ型胶原的积分光密度值明显升高,与WKY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经药物干预后的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大鼠Ⅰ型胶原的积分光密度值均出现降低,与SHR组比较(P<0.01或P<0.05),其中以中药加西药组降低最明显,其次是培哚普利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中药加西药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中、低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中、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9.SHR组大鼠肾组织中Ⅲ型胶原的积分光密度值明显升高,与WKY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经药物干预后的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大鼠Ⅲ型胶原积分光密度值均有所降低,与SHR组比较(P<0.01或P<0.05),其中以中药加西药组降低最明显,其次是中药高剂量组、培哚普利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中药加西药组、中药高、中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低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中、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0.SHR组大鼠肾组织中Ⅳ型胶原的积分光密度值明显升高,与WKY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经药物干预后的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大鼠Ⅳ型胶原积分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与SHR组比较(P<0.01或P<0.05),其中以培哚普利组下降最明显,其次是中药高剂量组、中药加西药组、中药中、低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中药加西药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中、低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1.SHR组大鼠肾组织中MMP-1基因表达明显降低,与WKY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经药物干预后的结果显示,与SHR组比较,各治疗组MMP-1基因表达均升高(P<0.01或P<0.05),其中以培哚普利组升高最明显;培哚普利组与中药加西药组、中药高、中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组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2.SHR组大鼠肾组织中MMP-2基因表达明显升高,与WKY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经药物干预后的结果显示,与SHR组比较,各治疗组MMP-2基因表达均有所下降(P<0.01或P<0.05),其中以培哚普利组下降最明显;培哚普利组与中药加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中、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3.SHR组大鼠肾组织中MMP-9基因表达明显升高,与WKY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经药物干预后的结果显示,与SHR组比较,各治疗组MMP-9基因表达均出现降低(P<0.01或P<0.05),其中以培哚普利组降低最明显;培哚普利组与中药加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中、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4.SHR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WKY组(P<0.01);经药物干预后的结果显示,与SHR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中药加西药组、中药高、中剂量组TGF-β,基因表达均降低(P<0.01或P<0.05),其中以中药加西药组降低最明显;而中药低剂量组与SHR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组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组与中药加西药组、中药高、中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5.SHR组大鼠肾组织中Smad3基因表达明显高于WKY组(P<0.01);经药物干预后的结果显示,与SHR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中药加西药组、中药高、中剂量组Smad3基因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其中以中药加西药组下降最为明显,而中药低剂量组与SHR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中药加西药组、中药高、中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6.SHR组大鼠肾组织中Smad5基因表达明显低于WKY组(P<0.01);经药物干预后的结果显示,与SHR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中药加西药组Smad5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中药加西药组升高最为明显;而中药高、中剂量组也有显着升高(P<0.05),中药低剂量组升高不明显(P>0.05);中药加西药组、中药高、中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7.SHR组大鼠肾组织中Smad6基因表达明显高于WKY组(P<0.01);经药物干预后的结果显示,与SHR组比较,中药加西药组和培哚普利组Smad6基因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以中药加西药组最为明显;而中药高、中剂量组也有明显降低(P<0.05),中药低剂量组下降不明显(P>0.05);中药加西药组、中药高、中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组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8.SHR组大鼠肾组织中BMP-7蛋白表达明显低于WKY组(P<0.01);经药物干预后的结果显示,与SHR组比较,各治疗组BMP-7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中药加西药组升高最明显,其次是培哚普利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培哚普利组与中药中、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组与中药加西药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芪参健脾方可以降低SHR的血压,但其降压效果不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与培哚普利联合用药可以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2.芪参健脾方可以降低SH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微量白蛋白(MALb)(?)的含量,降低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的含量,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3.芪参健脾方对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SHR肾组织中Ang-Ⅱ的水平,上调MMP-1、下调MMP-2、MMP-9的基因表达,从而降低肾组织中Ⅰ型、Ⅲ型、Ⅳ型胶原含量,减少ECM的异常聚集,增加ECM的降解,减轻肾小管和间质的纤维化。4.芪参健脾方肾脏保护的作用靶点,可能是通过下调Smad6的基因表达,逆转其对BMP-7/Smad5的表达的抑制,从而负向调节TGF-β1/Smad3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病理条件下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分化(EMT),减少胶原的产生,促进ECM的降解,逆转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曲怡[6](2012)在《芪参健脾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及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芪参健脾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尾动脉收缩压及血浆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1含量的影响,评价其降压效果及探讨血管舒缩因子释放对血压的影响,考察芪参健脾方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修复,探求高血压进程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善机制;同时研究芪参健脾方对SHR ACE2-Ang(1-7)-Mas-AKT通路中各信号分子含量及肾激肽释放酶表达的调节,探索二者协同作用调节内皮舒缩因子释放的分子机制;进一步研究芪参健脾方对于SHR胸主动脉Ⅰ型、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探求高血压进程中血管重构的改善机制;为临床辨证治疗施以芪参健脾方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与理论基础,部分阐释其降压及血管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只24周龄SHR分为模型组(给予蒸馏水,SHR组)、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0.4mg/kg/d]、培哚普利联合中药组[培哚普利0.4mg/kg/d+中药中剂量,中加西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用药量按照每100g大鼠体质量分别折算为4g,2g,1g),每组10只,以同龄同种系正常血压的京都种大鼠(WKY)10只作为正常组(WKY组),大鼠日一次灌胃。智能无创血压计测量大鼠初次给药前以及给药后4h、2周、4周、6周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变化情况,每次测量时间为给药后4h。连续治疗6周。大鼠禁食、自由饮水24小时后,各组大鼠称重,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3ml/kg体重)。大鼠麻醉后固定于鼠台上,用0.5%碘伏消毒大鼠腹部皮肤,剪开皮肤及腹膜,显现腹主动脉,注射器缓慢抽血,滴加抗凝剂,4℃静置2h后3000rpm离心10min,抽取上层淡黄色透明血浆,-20℃保存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舒缩因子及Ang(1-7)含量。沿腹腔向上打开胸腔,显现胸主动脉,用手术线结扎胸主动脉上下两端lcm长度,保证血管内含有部分血液,沿结扎处将血管剪下浸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进行血管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HR胸主动脉壁Ⅰ、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表达;另取血管组织约50mg放入EP管中,于-70℃冰箱保存,western方法检测血管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横向剪开腹腔,充分暴露肾脏,取左肾脏组织约50mg放入EP管中并加入1mL Trizol试剂,于-70℃冰箱保存,PCR方法检测肾脏ACE2、Mas、激肽释放酶基因的表达;另取左肾脏组织约50mg放入EP管中,于-70℃冰箱保存,western方法检测AKT蛋白表达。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被认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芪参健脾方对SHR尾动脉收缩压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用药前,各组大鼠收缩压均高于WKY组(P<O.01);药后4h,各组大鼠收缩压无明显变化;用药2周后,培哚普利组、中加西组大鼠收缩压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后4周及药后6周大鼠收缩压持续下降,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收缩压用药2周后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药后4周及药后6周大鼠收缩压下降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芪参健脾方对SHR血浆中血管内皮舒缩因子含量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SHR组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含量显着低于WKY组(P<O.01);培哚普利组、中加西组、中药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浆NO含量明显高于SHR组(P<0.05);培哚普利组、中加西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血浆PGI2含量明显高于SHR组(P<0.05);培哚普利组、中加西组、中药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浆EDHF含量明显高于SHR组(P<0.05);中加西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舒张因子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SHR组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内皮素1(ET-1)含量显着高于WKY组(P<0.05);培哚普利组、中加西组、中药高中低各剂量组大鼠血浆Ang Ⅱ.ET-1含量明显低于SHR组(P<0.01);WKY组、中加西组、中药高剂量组血浆AngⅡ含量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WKY组、中加西组、中药高中低各剂量组血浆ET-1含量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芪参健脾方对SHR ACE2-Ang(1-7)-Mas-AKT通路中各信号分子含量的影响SHR组大鼠Ang(1-7)含量显着低于WKY组(P<0.01);培哚普利组、中加西组、中药高中低各剂量组大鼠含量明显高于SHR组(P<0.05);中药高中低各剂量组Ang(1-7)含量低于培哚普利组(P<0.05)。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肾脏ACE2、Mas、激肽释放酶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中加西组、培哚普利组ACE2、Mas、激肽释放酶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SHR组(P<0.01,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Mas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SHR组(P<0.01),中药高剂量组ACE2、激肽释放酶mRNA的表达量与SHR组相比P<0.05。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肾脏AKT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中加西组、中药高剂量组、培哚普利组AKT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SHR组(P<0.0l,P<0.05),中药中、低剂量组对AKT蛋白表达与SHR组相比无统计意义。4.芪参健脾方对SHR胸主动脉管壁形态学的影响WKY组胸主动脉血管内膜无内皮细胞脱落,无血细胞粘附,细胞排列致密有序,无细胞增生,血管壁无增厚。SHR组胸主动脉内皮细胞部分脱落,内膜不光滑,有血细胞粘附聚集,中膜弹性纤维变直、减少、断裂,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明显,外膜细胞增生活跃,细胞核密度增加,血管管壁增厚。中加西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未脱落,无血细胞粘附,平滑肌细胞增生不明显,弹性纤维较SHR组排列有序;中药高剂量组血管病理形态观察与中加西组相似。培哚普利组、中药中低剂量组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偶有脱落,较SHR组相比中膜弹性纤维排列基本有序,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减少。5.芪参健脾方对SHR胸主动脉壁Ⅰ、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观察:SHR组与WKY组相比Ⅰ、Ⅲ型胶原、血管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加西组、培哚普利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表达较SHR组均减少(P<0.01)。中加西组和WKY组Ⅰ、Ⅲ型胶原、血管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血管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中加西组、培哚普利组、中药高中低各剂量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SHR组(P<0.0l,P<0.05)。结论:1.芪参健脾方中剂量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SHR尾动脉收缩压表现出较好的降压效果,治疗4周达到稳定期;与培哚普利治疗组降压效果相似。2.芪参健脾方通过调节血管内皮舒缩因子NO、PGI2、EDHF、AngⅡ和ET-1的释放平衡,改善高血压进程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3.芪参健脾方联合培哚普利及单方高剂量的应用,明显促进了ACE2-Ang(1-7)-Mas-AKT通路中各信号分子的表达,同时也增强激肽释放酶基因的表达量,从而调节血管内皮舒缩因子的分泌与释放,发挥降压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4.芪参健脾方联合培哚普利及单方高剂量的应用能有效改善SHR血管病理形态结构,抑制血管Ⅰ、Ⅲ型胶原的表达,下调TGF-β1,的蛋白表达,从而逆转血管的重构。

钱小平[7](2011)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高血压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NO及内皮素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及内皮素含量,并观察培哚普利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培哚普利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压,显着增加血清NO水平和降低内皮素水平。结论培哚普利有显着的降压疗效,还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陈懿宇[8](2011)在《清眩颗粒对伴及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1目的1.1系统评价分析西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伴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以及中药治疗OSA的疗效,为伴OSA高血压患者选择合理的药物降低血压并改善OSA提供一定的荟萃分析依据。1.2研究伴及不伴OSA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内皮功能和OSA的相关性,以及中药清眩颗粒对血压变异性、内皮功能和OSA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中西医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研究依据。2方法2.1系统评价研究方法本研究有2个系统评价,分别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伴OSA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Meta分析,以及中药治疗OSA疗效的Meta分析。两个Meta分析方法大致相同,具体包括:检索CNKI、CBM、VIP、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1)中Cochrane系统评价资料库(CDSR)及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CCTR),检索至2011年1月各资料库所有可得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 (Review Manager5)软件分别分析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伴OSA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以及中医药治疗OSA的疗效,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GRAD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标准用GRADEprofiler软件对RCT的质量进行评价。2.2临床试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2.2.1纳入阴虚阳亢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90例,对患者行便携式睡眠仪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观察并分析患者血压的均值、变异性、及昼夜节律和OSA的关系;用肱动脉超声技术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并从内皮相关指标(NO/ET-1、hs-CRP和肾素-血管经张素-醛固酮系统)探讨其作用机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OSA和血压及内皮功能的关系。2.2.2根据患者OSA诊断结果,分为伴OSA高血压和不伴OSA高血压两个亚组,每个亚组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氨氯地平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加予清眩颗粒,对照组加予安慰剂,一共干预2个月。用广义线性模型协方差分析血压、内皮和OSA各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以比较清眩颗粒的疗效,并分析OSA对治疗结果的影响。3结果3.1系统评价结果3.1.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伴OSA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Meta分析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改善收缩压、舒张压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改善的趋势,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心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深睡眠、REM期睡眠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GRADE评分表明研究结果质量均为低或极低质量。3.1.2中医药治疗OSA的疗效Meta分析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加上中药汤剂可改善OSA患者总睡眠时间、低通气指数、低通气总时间、90%以下氧饱和度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临床有效率、暂停指数AI、90%以下氧饱和度次数、平均心率方面,则中药组和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DE评分表明研究结果质量均为低或极低质量。3.2临床试验研究结果3.2.1伴和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比较与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相比,伴OSA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非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增高,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其中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SD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呈正相关,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和AHI呈负相关(P<0.05);3.2.2伴和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比较和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相比,伴OSA患者FMD%、NO、NO/ET明显降低,ET-1、PRA、AngⅡ、ALD明显增高(P<0.05);其中PRA、AngⅡ和AHI呈正相关,NO/ET与AHI呈负相关(P<0.05)。3.2.3中药清眩颗粒干预伴和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疗效分析3.2.3.1总体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分析在扣除了是否伴OSA和指标基线水平差异的干扰后,发现总体患者以下指标的下降幅度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a)<0.05):24h收缩压SD、日间收缩压SD、夜间收缩压SD、24h舒张压SD、24h舒张压CV、日间舒张压SD、夜间舒张压SD、心率、ET、AngⅡ;总体患者以下指标的升高幅度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a)<0.05):FMD、NO/ET比值。3.2.3.2 OSA对疗效影响在扣除了不同药物和指标基线水平的干扰后,发现OSA可以减少以下指标的下降幅度(P(b)<0.05)从而减弱了药物的疗效: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SD、日间收缩压SD、夜间收缩压SD、24h舒张压SD、24h舒张压CV、日间舒张压SD、夜间舒张压SD、夜间舒张压CV、心率、hs-CRP、PRA、AngⅡ、ALD; OSA可以减少以下指标的升高幅度(P(b)<0.05)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FMD、NO、NO/ET比值。3.2.3.3亚组内分析:伴OSA患者:24h收缩压SD、24h舒张压SD、日间收缩压SD、日间舒张压SD、夜间收缩压SD、夜间舒张压SD、AngⅡ下降幅度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 NO/ET比值升高幅度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不伴OSA患者:24h收缩压SD、24h舒张压CV、日间收缩压SD、日间舒张压SD、夜间舒张压SD、ET-1、hs-CRP、AngⅡ下降幅度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 FMD、NO/ET比值升高幅度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3.2.3.4清眩颗粒对OSA的影响清眩颗粒没有加重OSA患者的病情(P>0.05),还可以减少HI(P<0.05),改善OSA患者低通气情况。4结论4.1系统评价提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血压水平及OSA的改善没有明显优势,中药可以一定程度改善OSA,但仍需大量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4.2伴OSA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增高,昼夜节律紊乱;内皮舒缩功能、炎症反应和RAAS异常;OSA还可减弱降压药对这些指标的治疗作用。4.3清眩颗粒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促进内皮功能恢复,平衡内皮舒缩因子比例,抑制AngⅡ的过度升高;同时对OSA的低通气指数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张玉玲,周淑娴,雷娟,王景峰[9](2007)在《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变化与培哚普利的干预效应》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的变化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的干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2/2006-03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完成。实验动物: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体质量250~300g。实验分组:取60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另取15只为假手术组做对照。实验方法:术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centerline方法判断心肌梗死面积。术后第2周,心肌梗死大鼠中30只给予培哚普利灌胃,另30只为对照组给予盐水灌胃。评估标准:10周后测定左室血流动力学参数,循环血液中一氧化氮,内皮素-1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并观察离体胸主动脉环对内皮依赖性扩血管物质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结果:7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内皮素-1和血清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盐水组血浆内皮素-1水平上升,血清一氧化氮含量下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P均<0.05);与心肌梗死盐水组相比,培哚普利治疗组血浆内皮素-1水平下降,血清一氧化氮含量上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P均<0.05)。②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测定:心肌梗死盐水组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介导的最大舒张反应显着小于假手术组和培哚普利治疗组(39.5±6.38,79.4±7.59,67.9±6.92,P均<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盐水组胸主动脉环对各个浓度的乙酰胆碱介导的舒张反应显着减弱(P均<0.05);与心肌梗死盐水组相比,培哚普利治疗组显着改善各个浓度乙酰胆碱介导的舒张反应(P均<0.05)。③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盐水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心力衰竭,表现为左室内收缩压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升高,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降低(P均<0.05);与心肌梗死盐水组相比培哚普利治疗组大鼠的心功能显着改善(P均<0.05)。④各组大鼠存活率:10周后培哚普利治疗组存活率显着高于心肌梗死盐水组(67%,43%,P<0.05)。结论: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在长期应用培哚普利治疗后得到改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王晓君,黄文增,张步延[10](2007)在《培哚普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冠心病心绞痛80例按入院登记顺序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给予培哚普利联合常规药物治疗,B组4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增高,内皮素-1显着降低(P<0.01),B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结论培哚普利可较好地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可将其纳入冠心病的常规治疗。

二、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Meta分析及其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1.5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1.6 结局判定指标
        1.7 统计学分析
        1.7.1 Meta分析
        1.7.2 异质性分析
        1.7.3 分析模型的选择
        1.7.4 敏感性分析
        1.7.5 发表偏倚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与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总有效率
        2.3.2 血管活性物质NO
        2.3.3 血浆内皮素
        2.3.4 收缩压
        2.3.5 舒张压
        2.3.6 脉压差
        2.3.7 安全性
        2.4 敏感性分析
        2.5 发表偏倚分析
        2.5.1 连续性变量
        2.5.2 二分类变量
    3 讨论
        3.1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
        3.2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
        3.3 存在的不足
    4 结论
第二章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分析平台与软件
        1.2 天麻素基本信息获取
        1.3 天麻素靶基因的筛选
        1.4 获取高血压基因
        1.5 天麻素-高血压靶基因网络图的构建
        1.6 PPI网络构建
        1.7 KEGG通路与GO生物过程分析
    2 结果
        2.1 天麻素基本信息及其高血压靶基因
        2.2 天麻素-高血压靶基因网络分析
        2.3 PPI分析
        2.4 KEGG信号通路分析
        2.5 GO-BP富集分析
    3 讨论
        3.1 活性成分分析
        3.2 关键靶基因分析
        3.3 KEGG通路分析
        3.4 GO生物过程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申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刺治疗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针刺太冲穴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小脑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
        1.1.1 交感神经功能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1.1.2 免疫因素与高血压发病机理
        1.1.3 内分泌系统病变与高血压发病机理研究
        1.1.4 内皮素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1.2 中医针灸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及治疗
        1.2.1 高血压病的中医辩证思路研究
        1.2.2 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对照研究
    1.3 选取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对照研究
    1.4 小脑与调节血压相关的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2.1 动物实验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步骤
        2.1.4 取材
    2.2 大鼠小脑组织2-DE实验
        2.2.1. 蛋白质的提取与纯化
        2.2.2 一向等点聚焦
        2.2.3 二向SDS-PAGE
        2.2.4 染色
        2.2.5 图像分析
        2.2.6 质谱前处理
        2.2.7 质谱检测
    2.3 实验结果
        2.3.1 蛋白定量结果
        2.3.2 二维电泳实验结果
        2.3.3 图像分析两两比较结果
        2.3.4 质谱鉴定结果
    2.4 讨论
        2.4.1 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
        2.4.2 小脑在中枢调节血压过程中的作用
        2.4.3 差异斑点蛋白功能
        2.4.4 Wistar组与模型组蛋白表达差异
        2.4.5 曲泉组、冲阳组、非穴组蛋白表达差异
        2.4.6 太冲组与模型组对照蛋白表达的差异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点与不足
    三、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详细摘要

(4)内皮细胞分化功能在替米沙坦干预高血压患者过程中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0 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设计
    时间及地点
    对象
        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药品及试剂
    方法
        给药方法
        疗效标准
        血清指标的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参与者数量分析
    2.2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4两组患者血浆脂联素的变化对比
    2.5内皮细胞分化功能指标的变化对比
    2.6相关性分析
    2.7不良反应
3 讨论Discussion
作者贡献
利益冲突
伦理要求
学术术语
作者声明

(5)芪参健脾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高血压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高血压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实验一 芪参健脾方对SHR降压及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数据统计分析
    4.结果
实验二 芪参健脾方对SHR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数据统计分析
    4.结果
实验三 芪参健脾方对SHR肾脏TGF-β1/Smads/BMP-7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数据统计分析
    4.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6)芪参健脾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及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ET及NO的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2 培哚普利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浆ET及NO水平的影响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8)清眩颗粒对伴及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高血压与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血管内皮机制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系统评价
    一、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伴OSA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系统评价
        1 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二、中医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系统评价
        1 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
        1.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1.2 治疗前血压情况比较
        1.3 治疗前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比较
        1.4 重要参数相关性分析
        2 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2.1 治疗前后血压相关指标的变化
        2.2 治疗前后内皮功能的改变
        2.3 治疗前后OSA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
        2.4 治疗前后症状比较
        2.5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讨论一 伴及不伴OSA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分析
    讨论二 伴及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析
    讨论三 中药清眩颗粒对伴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结语
本课题创新及不足之处
致谢
个人简历

(9)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变化与培哚普利的干预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2.2 大鼠存活率及心肌梗死面积
    2.3血浆内皮素1和血清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见表1。
    2.4 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
    2.5 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见表2。
3 讨论

四、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Meta分析及其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 周域. 宜春学院, 2020(08)
  • [2]申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应的临床研究[D]. 李妍. 河北中医学院, 2019(01)
  • [3]针刺太冲穴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小脑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D]. 李晓喆.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4]内皮细胞分化功能在替米沙坦干预高血压患者过程中的变化[J]. 马健,张勇,曹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07)
  • [5]芪参健脾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刘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7)
  • [6]芪参健脾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及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 曲怡.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7)
  • [7]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 钱小平.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8)
  • [8]清眩颗粒对伴及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 陈懿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9]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变化与培哚普利的干预效应[J]. 张玉玲,周淑娴,雷娟,王景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19)
  • [10]培哚普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J]. 王晓君,黄文增,张步延. 中国综合临床, 2007(05)

标签:;  ;  ;  ;  ;  

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