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施计算机化考试势在必行

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施计算机化考试势在必行

一、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施上机考试势在必行(论文文献综述)

刘奕[1](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周子立,陈丽莎[2](2019)在《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综述》文中提出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及社会需求现状,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标准不统一、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际操作等问题,从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考核体系等多方面探索研究了新形势下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建设,提出分层教学的教改方向。实践证明教改效果明显,课程考核合格率、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显着提高,这对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后期专业课学习都有帮助,值得长期探索研究。

余丽娜,彭涛[3](2015)在《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以证代考”考试改革的思考——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实行了计算机文化基础"以证代考",本文就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当前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推行"以证代考"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柳继[4](2011)在《电大考试系统中数据数据管理子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电大考试系统中数据管理子系统的开发与设计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学管理系统和考试系统,正逐渐向全面计算机化迈进。我校作为中央电大下属的一家省级电大,在推行远程开放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中,’深深体会到这种通过多种媒体自学,统一组织考试的学习模式下,考试环节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如何能保证学生上机考试成绩准确、公正、有效,解决日益突出的教学管理与技术上的矛盾,促进远程开放教育进一步向前发展,有着深远意义。本文主要立足于解决现有考试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间的矛盾,完善现有考试系统中的不足,节省不必要浪费的人力和时间,尽可能同时满足考试管理与教务管理的需求。(1)实现教务系统与上机考试系统之间数据转换,对应不同考试系统,可生成其所需要的数据格式文件,对人工上报数据,通过教务管理基本信息进行核对检测、修正;(2)完善现有考试系统中的不足,采用随机算法来实现混排考场,解决原有顺序安排考场的问题,使考试更加公平;(3)对成绩数据中的缺考数据进行补全,避免人为原因造成数据失真;(4)数据分析整理,生成试卷分析报告,并可用OLE技术生成图表表示;(5)生成教务系统导入数据,减少人工输入错误;(6)分析并探讨数据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对于高校管理来说,教学管理、考务管理都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成绩管理,更是不能出现任何微小的疏忽。对于我校来说,多种上机考试系统同时存在,数据转换之间非常容易产生误差,两套教务系统接受的数据格式又不尽相同,而采用手工输入成绩又会出现人为误差,如何解决管理与技术上的矛盾成为目前主要问题。中央电大不同时期的开发的系统差异较大,格式各异,很多系统已经丧失技术支持或二次开发,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该系统暂时却不能放弃使用。随着新教务系统的开发使用,很多考试数据不能直接导入教务管理系统,甚至有些数据要通过人工录入教务系统,这样就丧失了上机考试的意义,并可能因为人为原因导致数据不准确,对学生成绩造成一定影响。分校和教学点考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水平的严重参差不齐的问题,全国统一时间考试的问题,也造成省校人员严重溃乏,使培训工作也难以开展。另外,中央电大考试系统较多,个别系统更新速度很快,也不利于人员快速掌握。如何能够简化系统操作,尽量避免人为介入,使系统操作简单易学,近似于傻瓜式操作。并能够同时兼容所有考试系统,为各种考试系统提供特定格式数据。并根据教务教学要求,完善一些不能达到要求的考试系统。回收考试数据,转换成特定格式,直接导入考务系统,避免手工录入出现误差。大力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日益增加的考试系统和人员溃乏的矛盾,力争让非专业人员能够快速掌握并应用,实实在在的让工作有序、可靠的进行。多年来管理电大上机考试系统,对各类上机考试系统十分熟悉,知道每种系统的优、缺点,针对这些所做的设计,基本能够满足系统需求,极大解决现有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解决非技术人员难以操作的问题。

孙洁[5](2011)在《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常德财经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的基础,文化基础课教学的成败决定着中职学生今后的就业和终身发展问题,是中职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本研究旨在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常德财经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研究,试图探究出适合本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对比国内外文化基础课程的现状,及对本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发现,近年来,我校的文化基础课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1、我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目标笼统,达标没有落实,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标准和检测手段。2、我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文化基础课地位被削弱。具体表现在开设门类少、时间短、课时量少,有演变成专业课的附属品的趋向。3、学生质量水平下降。具体表现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方法差等方面。4、我校的教师整体综合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身心健康不容忽视。5、我校的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强。6、我校的文化基础课教材体系陈旧,不符合能力培养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基础能力教育的实施。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以下五方面的改革建议和设想:1、把教育观念的转变作为前提,强化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的改革。2、构建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文化基础课程体系,对各类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优化整合及加强公共基础课的实用性。3、加强校本教材建设,调整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本位,并支持和鼓励一线教师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4、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当堂训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创立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5、在完善多元考核评价的方案的同时,建设一支多专高能的优秀师资队伍。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本研究中,我们只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作为改革试点,设计出的教学改革方案和最终的教学效果不一定具有普适性。因此,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还必须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具体的操作还需要结合校情做出更深入的校本研究。

吴方,罗回彬,谭忠兵[6](2010)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机器考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机器考试(机考)方式应运而生。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机考的实践,阐述机考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条件,包括机考的组织和实施,最后结合实施中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办法。

陈金江[7](2010)在《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 ——基于多案例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无论在任何国家抑或任何领域,精英总是社会的中坚与脊梁,起着引领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作用。倘若一个社会丧失了或无法培养精英群体,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培养精英一直以来都是大学最重要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也是评判大学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出精英也是大学变革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大学中,培养精英也上升为一个国家战略问题,正如着名的“钱学森之问”——中国大学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此背景之下,自改革开放之后,许多中国大学陆续在本科阶段新建了一类特殊组织来开展培养精英的改革试点工作。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这批组织逐渐“升格”为学院,成为各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这批组织被称之为“本科精英学院”,其实践探索对中国大学精英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科精英学院作为一种探索性的组织,它是伴随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以培养本科精英人才为导向的一种特殊机构,其不同于传统的以学科专业为边界的教育组织形式,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权力与组织优势。概而言之,本科精英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运行模式”。案例研究法适合对本科精英学院相关问题的研究。通过对本科精英学院运行过程中五对关系的描述,即传统与现代、行政与学术、形式与内容、点上与面上、有形与无形,形成五个不同特点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单案例分析报告,分析总结出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交叉混合模式”、复旦大学复旦学院的“通识教育模式”、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的“大学科模式”、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自由教育模式”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的“主动实践模式”。每一所大学的本科精英学院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运行模式”。在单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跨案例分析报告。本科精英学院作为一种探索性的特殊组织,其组织目标是通过探索新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社会需要的精英人才;其组织结构不同于传统的以学科专业为边界的教育组织形式,而是一个跨专业院系的教学管理机构;其组织权力的来源主要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导、学术权力为辅助的权力模式。通过对每一所案例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的总结归纳,本科精英学院的运行都遵循了以下三个核心要素:一是突破传统专业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从“以专业为本”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本”,通过整合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法,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探索各种新型的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形成学术优势积累。依靠强有力的行政驾驭,集中全校学术优势资源,在学术力量的参与下,营造一种有形和无形学术氛围,为本科精英人才的脱颖而出奠定学术基础。三是渐进式的持续变革。以办学传统与学科优势为依托,在局部范围内不断探索实践,在历史经验积淀的基础之上,继续推动组织变革的同时,在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实践。本科精英学院的创办和运行虽然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合目的性以及合规律性,但仍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本科精英学院的组织自主权问题,二是精英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问题。这就需要从制度设计上固化本科精英学院被赋予的特权,真正让教学改革的特区“特”起来,同时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深层次本科教学改革。

熊丽丽[8](2010)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评价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确保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重要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而目前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课堂教学的评价还比较少,其理论与实践还不成熟,所以开展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将会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第一部分首先从五个方面介绍了美国与中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情况,分别为:评价研究的历史、名称和管理机构、评价量表的类型和结构、评价内容和评定标准、评价的实施。总结分析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介绍了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和用于教学评价的模糊基本理论。第三部分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以及评价的具体实施。立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特点,注重师生互动的角度,从教学内容、教学讲授、师风师德及上机四个方面设立评价指标。利用具有学科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我校部分学生中开展了评价活动。然后运用模糊评价理论从综合情况和教师情况两个角度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反映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的实况。第四部分是对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学习效果的测试。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五大模块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列举出重要的实践技能点,并对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测试,测试出学生对于这五个模块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五部分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以及学生教学效果测试结论的分析,并提出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的具体措施。

蒋在强[9](2010)在《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个案》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并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教学等相关理论,对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四川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对四川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进行探索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和相关对策,最后进行了归纳总结,找出不足并明确了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通过调查表明,四川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基本参照的是其它学校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基本是大众化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课堂教学主要是大班形式;教学方法基本是“讲授+演示+练习”的传统方法;评价模式单一,过于重视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本研究认为,四川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并和社会需求相联系。据此,本文从提高认识,更新思想观念;改革计算机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及方法;改革评价标准;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重视计算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四川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对策并进行了实践,本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前言,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学前教育专业中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第三章四川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现状及问题,主要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第四章四川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对策,针对第三章找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不足及确定了本论文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戴振华[10](2009)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该课程的几点教学建议。

二、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施上机考试势在必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施上机考试势在必行(论文提纲范文)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2)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Introduction)
2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发展现状 (The developmen status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2.1生源基础参差不齐
    2.2 教学课时不足问题
    2.3 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3 分层教学的实践 (Practice of teaching at different levels)
    3.1 分层教学的意义
    3.2 分层教学的开展
    3.3 分层教学改革效果
4 结论 (Conclusion)

(3)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以证代考”考试改革的思考——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目前的考核模式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目前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推行“以证代考”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四、推行“以证代考”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五、对实行“以证代考”考试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4)电大考试系统中数据数据管理子系统的开发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绪论
        1.1.2 电大系统各类机考介绍
        1.1.3 国内外情况对比
    1.2 各类考试开发情况
    1.3 本人主要完成的工作
    1.4 文章结构
    1.5 小结
第2章 需求分析与实际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考务需求分析
        2.1.2 教务需求分析
        2.1.3 管理需求分析
    2.2 实际设计
        2.2.1 设计原则
        2.2.2 实现目标
        2.2.3 环境选择
    2.3 小结
第3章 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设计思想
    3.2 关系模型
    3.3 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库结构
        3.3.2 数据库关系
    3.4 小结
第4章 主要功能与实现
    4.1 报名处理
        4.1.1 数据收集
        4.1.2 数据整理
        4.1.3 考场安排
    4.2 成绩处理
        4.2.1 成绩数据回收
        4.2.2 数据整理
        4.2.3 教务系统回收
    4.3 数据安全
    4.4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常德财经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外关于文化基础课程的研究
        (二) 我国关于中职学校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现状
    四、概念的界定
        (一) 文化
        (二) 课程
        (三) 文化基础课程
        (四) 文化基础课体系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 常德财经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研究
    一、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
        (一) 教学目标表述笼统,能力达标没有落实
        (二) 课程设置不合理,文化基础课地位被削弱
        (三) 教材体系陈旧,严重制约了基础能力教育的实施
        (四) 学生素质普遍下降,文化基础课学习状况堪忧
        (五) 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身心健康不容忽视
        (六) 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统一标准
    二、反思及原因分析
        (一) 社会因素
        (二) 家庭因素
        (三) 学校教育因素
第三章 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从"以知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 从"学历人才观"到"能力人才观"的人才观的转变
        (二) 从"知识课程"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课程"的课程观的转变
        (三) 从"知识传授"到"培养能力"的教学观的转变
    二、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二) 深化以能力本位的教材改革
        (三) 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 创立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五) 建设一支多专高能的优秀师资队伍
        (六) 完善多元考核评价的方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 ——基于多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价值
    1.3 相关概念说明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法
2 竺可桢学院:精英人才培养的交叉混合模式
    2.1 竺可桢学院的创办历程及原因
    2.2 竺可桢学院的主要做法
    2.3 竺可桢学院的实施效果及主要经验
    2.4 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3 复旦学院:精英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模式
    3.1 创办复旦学院的动因分析
    3.2 复旦学院的主要做法
    3.3 复旦学院的实施效果及主要经验
    3.4 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4 匡亚明学院:精英人才培养的大学科模式
    4.1 创办匡亚明学院的动因分析
    4.2 匡亚明学院的主要做法
    4.3 匡亚明学院的实施效果及其主要经验
    4.4 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5 元培学院:精英人才培养的"自由"教育模式
    5.1 创办元培学院的动因分析
    5.2 元培学院的主要做法
    5.3 元培学院的实施效果及主要经验
    5.4 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6 启明学院:精英人才培养的主动实践模式
    6.1 创办启明学院的动因分析
    6.2 启明学院的主要做法
    6.3 启明学院的实施效果及主要经验
    6.4 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现状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五) 研究总体设计框架
二、教学评价和模糊基本理论
    (一) 教学评价
    (二) 群AHP简介
    (三) 模糊理论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
    (二) 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
    (三)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四) 教师评价的实施
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一) 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标准
    (二) 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试
五、总结
    (一) 教学评价总结
    (二) 计算机基础课改革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后记
摘要
ABSTRACT

(9)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专家访谈法
第二章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2.1 国外概况
    2.2 国内概况
    2.3 学前教育专业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第三章 四川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现状及问题
    3.1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相关论述
    3.2 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培养目标的定位
    3.3 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则
    3.4 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3.4.1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
        3.4.2 教学对象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3.4.3 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
        3.4.4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厌学、逃课等倦怠现象比较严重
        3.4.5 评价模式单一
第四章 四川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改革对策
    4.2 改革教学内容
        4.2.1 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4.2.2 增设flash、Photoshop 等课程
        4.2.3 开设一定的计算机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3 采用分层教学,改变现在的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教学模式
        4.3.1 学前专业实施“分层教学”可行性
        4.3.2 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4.3.3 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4.4 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
        4.4.1 计算机教育的理论基础
        4.4.2 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革
        4.4.3 教学实践实例
    4.5 改变目前大课学生过多的现状
    4.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7 优化评价
    4.8 高度重视学前教育计算机学科建设和研究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2.1 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
    2.2 进行入学计算机能力测验, 实施分层次教学
    2.3 改变传统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 逐步建立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形成特色教学
    2.4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合理设置课程, 重视教材建设, 提升教师水平
    2.5 加强与专业知识整合, 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脱离应试教育
    2.6 开设课外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7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教学, 力求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化
    2.8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有针对性, 不能搞统一化
    2.9 积极参加各种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讨和交流, 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3 结束语

四、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施上机考试势在必行(论文参考文献)

  •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2]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综述[J]. 周子立,陈丽莎. 软件工程, 2019(02)
  • [3]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以证代考”考试改革的思考——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为例[J]. 余丽娜,彭涛.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06)
  • [4]电大考试系统中数据数据管理子系统的开发与设计[D]. 柳继. 吉林大学, 2011(10)
  • [5]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常德财经学校为例[D]. 孙洁.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2)
  • [6]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机器考试研究[J]. 吴方,罗回彬,谭忠兵. 计算机教育, 2010(18)
  • [7]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 ——基于多案例的分析[D]. 陈金江.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7)
  • [8]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 熊丽丽. 长春师范学院, 2010(08)
  • [9]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个案[D]. 蒋在强. 四川师范大学, 2010(05)
  • [10]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 戴振华. 计算机教育, 2009(12)

标签:;  ;  ;  ;  ;  

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施计算机化考试势在必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