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数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一、数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丽,文桃,高鹏,杨洁,曾番[1](2021)在《新时代背景下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培养满足新时代工程科技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的工科学生,教学团队积极探索与实践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将数控仿真加工软件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虚实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既缓解了实验条件建设经费预算不足的难题,又满足了学生充分且安全练习的需要,有利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章从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仿真教学的必要性、仿真软件教学应用以及教学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王玥[2](2021)在《“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在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地位的提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越来越被关注,符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层出不穷。目前,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存在学校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企业要求、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脱节等问题。为此,构建“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设置企业需求的教学目标,设计理实一体的教学流程,从而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培养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加工制造技能人才,值得深入探索研究。《金属加工与实训》是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本文针对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采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的研究背景、国内外教学模式现状,针对该课程存在具体问题构思解决方案。其次,查找教学模式含义,对“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深入加工制造企业和中职学校,针对企业需求、中职学校学生和教师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构建“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模式思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等理论,设计教学案例并实施,得到学生成绩进步等实验效果,证实“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最后,根据教学实验案例进行反思,得出教学实验结论,找出该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应用“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进行初步验证。本研究针对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对现有的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学模式文献资料进行补充,为中职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师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张春娜[3](2021)在《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数控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在智慧校园建设大背景下,以数控编程技术课程为例,展开信息化技术支持下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并针对"中等复杂轴套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教学任务进行课程改革具体实施。通过分析整合实施结果,形成了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数据编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该策略适用于智慧化或者信息化环境下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的数控加工相关的专业课程,同时能够为智慧教育背景下机电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夏铁军[4](2020)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智能制造对我国中职机械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都呈现了新的特征,尤其是对未来工人的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必须转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适应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厘清问题要点与原因,并深入分析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与内容。针对问题,提出了以教师能力、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为核心的“三教”改革建议与对策。全文主要有五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国内相关研究概况,介绍了研究内容,选定了合适的研究方法、理清了研究思路。第二章为智能制造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阐述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特征和中职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方式呈现了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第四章为基于调研的发现,以中职《数控机床》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方面,分析并阐述了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在附录部分,针对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以“基于问题”的教学为思路,提出了面向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设计思路。

高伟[5](2020)在《机加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文中提出针对职业学校教学而言,"理实一体化"开辟了新的教学模式的先河,同时运用和结合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进而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能增强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本文针对职高数控专业教学中如何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出相关结论。

郑光辉[6](2020)在《中职机电专业“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研究 ——以三门职业中专为例》文中认为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开展“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的研究,对于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深入挖掘项目教学和学徒制的理论内涵,使得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成为机电专业教学一种全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本研究针对中职机电专业应用项目教学在逐步削弱、专业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欠佳以及学徒制教学如何有效融合到专业教学上等问题,以三职业中专为例,从中职项目教学现状和学徒制现状的调查入手,发现问题,分析条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在项目教学组织形式和学徒制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机电专业“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的构建,打造出“项目引领,师徒结对,共同体助学”的教学思想,即以教学项目为根本、以项目教学的六大步骤为程序、以师徒结对为桥梁,以师徒共同体为助学手段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促成师傅传技授艺、学徒拜师学艺的教与学氛围,凸显师带徒的关键作用。从项目教学原则、师傅遴选、师徒形成机制、教学项目构建、评价体系以及教学程序等方面构建起“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并通过学校的实训教学和企业的顶岗实习中开展实践研究,进一步验证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有效性。这是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一次改变,也是机电专业的教学行为体系一种深化。研究结果表明,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徒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徒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不仅对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做了一定的理论补充,在丰富教学方法、关注专业学习的特点、梳理师徒关系、提升职业能力、创新产教融合形式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周媛珍[7](2020)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对策研究 ——以诸暨技师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广泛结合,移动终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得到进一步应用,智慧教学掀起了教学领域的新浪潮,推动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迈向新的征程。我们中职机电教师面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网络教学技术,更好的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中职机电类的教学中,促进自身教学智慧的提升和学生智慧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智慧教学来发挥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教育访谈法,以诸暨技师学院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围绕智慧教学环境、教师智慧教学能力、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教学效果展开调查研究,从中得到目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策略。本文一共有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及意义、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为三个核心概念和三个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香农理论。第三部分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现状调查(以诸暨技师学院为例),介绍了调查路径设计,通过对问卷调查及教育访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智慧教学的环境、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四方面分析出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基本现状。第四部分从现状出发,分析目前中职机电专业开展智慧教学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目前中职机电专业智慧存在智慧教学环境不够成熟、教师智慧教学能力不足、智慧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等问题。第五部分根据归纳总结出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解决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智慧教学环境的软硬件协同规划,一方面加快建设数字化实训工场,一方面合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二是对教师进行阶梯式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新型教学技术的应用水平,提升其智慧教学能力;三是校企合作,三级四阶完善教学资源库;四是逐步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进行了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模式的实践。第六部分为结束语,思考本次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未来开展研究的展望。

乔勇[8](2020)在《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项目课程《童车设计与制作》开发研究》文中指出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要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进行相应的变化,寻求能支撑未来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我们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这一概念就是“项目”。项目课程是智能化时代对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在诉求,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项目教学适合以工作过程来设定课程的框架,符合我国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可解决中职项目课程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职院校开展项目课程的实践研究已有多年。但是目前中等职业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项目课程缺乏实际产品的针对性,导致了教学脱离生产实际,教育的职业性不显着;课程资源建设缺乏规范性、标准性,导致了课程资源的质量不高,相关资源的复用率不高;课程实施环节缺乏教学理念的探索,导致了授课环节的逻辑过程不合理,理论及实践教学成效不佳。课程成效评估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评估,导致了课程的持续开设及改进不够等问题。如何立足于地方产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开发为可实施的教学项目;如何建设课程资源以保障课程实施的顺利开展,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如何开展企业人员、其他专业教师等共同参与的多方协作式课程开发工作,进而夯实校企合作、促进不同专业间合作。以上诸多问题的深度挖掘成为中职项目课程研究的聚焦点及目标点。从实践中寻求解决之策,研究以嘉兴地区某中职院校开设的《童车设计与制作》(简称《童车》)项目课程开发为例,从课程开发的前期分析、主题确定、资源建设、实施方案及成效的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1)强化多方协同模式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组建由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校内本专业及跨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团队,并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各有侧重的开展相关工作;(2)课程主题确定的逻辑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为依据。核心工作是对选定的工程项目进行工作领域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及职业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将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化处理,从而形成课程的知识体系;(3)课程资源开发注重规范及全面性。包括编写校本教材、创设教学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文本性教学资源力求做到规范编写;教学环境应力求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工程实践情景,使学生真实感受产品的生产过程,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4)以“构思”、多轮“设计—实现”、“运作”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开展工程项目的教学研究,从而更有成效的培养工程技术性人才。(5)建立课程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为了进一步发挥项目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1)根据中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的选择工程项目,即关注工程项目涵盖的知识容量、难易程度及所需的周期长短等;(2)关注工程实践教学氛围的营造。调整传统教室内讲授模式为工作室内研讨模式,紧紧围绕以工程项目研发为主线的研发式教学;(3)重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这需要从学校层面、企业层面进行协作,以此稳步开展教师深入企业的实习工作。

韩冬[9](2020)在《基于1+X证书制度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文中研究说明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对于人才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朝多元化发展。在不断的探索和变革中,职业教育的短板也逐渐凸显。1+X证书制度正是在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中应运而生,改革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为更好的实施这一制度,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实训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1+X证书制度的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以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为例,采用综合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以企业实际需求和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其中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从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分别将“教”与“学”进行有效转化;将培训环节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可设置为选修课程来开设。教学内容方面,则从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来进行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评方式的改革则采用过程性阶段考核的方式,加入理论考核环节;引入竞赛环节,设置技能操作模拟考试,以达到强化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牢固、实践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在不断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技能操作水平也达到企业的相关岗位需求,为后续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充实未来的职业生涯,实现自身的综合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其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王丽丽[10](2016)在《农村中职数控专业“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中职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企业培养一线操作型的技术工人。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对企业岗位技能操作的娴熟程度,强化职业意识,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但当前,农村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招生数逐年递减,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专业的办学规模和声誉。究其原因,不考虑农村中职数控专业办学设备设施的硬件能力影响外,专业教学模式的单一滞后,是制约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界定了“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的内涵及运行模式,构建具有农村中职特色的“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实施框架。以广西H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数控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例为依托,采用实践研究法,以数控专业2012级、2013级、2014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框架具体操作实施,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从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主线课程教学安排、师资队伍建设、能力评价、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实施,形成校内“项目任务引领+学训交替”的教学模式及校外“教学阶段性实习+一课两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框架。通过对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数控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前后的成效数据对比分析,验证此模式的运行效果。总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或方法,完善教学模式的运行效果,切实提高农村中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岗位就业能力及社会竞争力。

二、数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背景下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特点
二、仿真软件应用的必要性
    (一)破解实验条件建设预算不足的难题
    (二)破解实践教学对软硬件要求高的难题
        1. 场地规模。
        2. 学生素质。
        3. 师资队伍。
    (三)破解传统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难题
三、仿真软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一)认识数控机床的结构组成
    (二)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
    (三)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刀具
    (四)理解数控机床的坐标系
    (五)练习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
    (六)检验数控加工程序代码
    (七)任务驱动式创新能力培养
四、软件教学中的思考
    (一)仿真实践结合不可少
    (二)安全规范强调不可少
五、结束语

(2)“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在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现状
        2.中职学校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三)研究方案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念
        2.教学模式内容
    (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
        1.课程性质及任务
        2.课程教学内容
        3.课程教学目标
    (三)“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概述
        1.“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的内涵
        2.“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的构成
        3.“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在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中的优势
三、中职学校《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教学情况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及分析
    (三)调查问卷设计
    (四)调查结果分析
        1.企业访谈问卷结果分析
        2.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四、“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整体思路
        1.“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定位
        2.“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3.“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流程
    (二)“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
    (三)“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的实施原则
        1.能力本位原则
        2.合作学习原则
        3.情景化原则
        4.学生中心原则
    (四)“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的实施方案
        1.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的三维启发教学目标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流程
        3.以“行动导向”为指导的六环施教学方法
        4.以“多元评价”为标准的教学评价
五、“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案例设计与实施
    (一)“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1.教学环境及教学资源准备
        2.教学对象的选择
        3.教学内容的选取
    (二)“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实施
        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以“钢的热处理”为例
        2.冷加工基础——以“平面铣削加工”为例
    (三)“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1.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2.教学模式实施满意度分析
        3.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教学改革取得效果
        2.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企业加工制造类中职人才需求访谈提纲
附录2 加工制造类企业岗位工人调查问卷
附录3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4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5 “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3)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数控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数控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设计
    (二)数控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1. 数控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策略
        2. 数控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手段
    (三)数控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1. 课前阶段
        2. 课中阶段
        3. 课后阶段
三、数控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和成果分析
    (一)课程改革学习效果分析
        1. 学习效果层面分析
        2. 学习过程体验层面分析
    (二)构建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 数控编程技术教学内容的“静态加动态”方式呈现。
        2. 以企业实际生产流程为蓝本创设数控编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
        3. 通过下达分层任务教学方式,解决数控编程技术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性问题。
        4. 通过分组任务与分层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数控编程技术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5. 借助超星泛雅学习平台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教学反馈的时效性。
四、结论

(4)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中等职业教育是数控加工技术行业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
        二、智能制造对机械制造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三、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现实困难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研究
        三、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教学问题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
    第一节 智能制造的时代背景
        一、生产技术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
        二、生产管理由科层化向扁平化转化
        三、生产方式由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
    第二节 智能制造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特征
        一、复合和交叉学科能力
        二、高端操作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技术创新及优化能力
        四、信息技术能力
        五、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
    第三节 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一、以扎实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理论课程改革
        二、以技能为基础的复合多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三、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养成方式改革
第三章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现状调查以《数控机床》课程为例
    第一节 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方案设计
        二、调查方案实施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师资情况
        二、学生情况
        三、硬件设施情况
        四、课堂教学情况
第四章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调研的发现
    第一节 课程内容处理存在现实难题
        一、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
        二、教学内容存在理实分离
    第二节 教学方法亟待多样化
        一、教学以讲授为主,缺乏问题引导
        二、学生实训模仿为主,缺乏探究意识
    第三节 教学配套资源存在不足
        一、缺乏合适的主教材
        二、机械教具、三维演示动画制作困难
    第四节 教学条件建设待加强
        一、信息化教学条件应用不充分
        二、实践实训教学条件建设需要加强
第五章 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第一节 以教师为中心,全面提升专业教师能力
        一、全方位提升教师适应智能制造的教学能力要求
        二、有重点地改进教师面向智能制造的操作技能水平
        三、多途径促进中职教师适应中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要求
    第二节 以教材为重点,建设适应智能制造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一、建设适应智能制造的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材体系
        二、开发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
        三、以丰富的机械教具、三维演示动画配合教学
    第三节 以教法为突破,强化面向智能制造的教学条件建设,实现教法改革
        一、改善实训车间硬件设施
        二、打造数控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
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于问题的教学实施案例—以加工典型复杂轴类零件编程为例
    附录2 :中职《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3 :中职《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4 :中职《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5 :访谈记录(部分)
致谢

(5)机加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理实一体化”的概念
2“理实一体化”综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实践
    2.1 推进企业化
    2.2 模块化
    2.3 双师化
3 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3.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避免从“只学不练”走向“只练不学”
    3.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避免“预期落差”
    3.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系统性的改革教学理念避免“换汤不换药”

(6)中职机电专业“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研究 ——以三门职业中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学徒制的师徒关系研究
        1.2.2 项目教学的师徒关系研究
        1.2.3 师徒关系的文献综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项目教学与师徒模式的互补性
        1.6.1 教学组织形式
        1.6.2 团队协作
        1.6.3 教学资源
    1.7 关键术语界定
第二章 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理论阐述
    2.1 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1.3 情境学习理论
    2.2 项目教学的内涵
    2.3 项目教学的实施流程
    2.4 师徒模式的理论基础
        2.4.1 学徒制理论
        2.4.2 隐性知识理论
        2.4.3 “做中学学中做”理论
第三章 项目教学与学徒制教学现状
    3.1 项目教学现状
    3.2 学徒制教学现状
        3.2.1 学校层面
        3.2.2 企业层面
    3.3 调研分析
第四章 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构建
    4.1 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构建原则
    4.2 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可行性分析
    4.3 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构建要素
        4.3.1 师傅的遴选
        4.3.2 师徒形成机制
        4.3.3 教学项目的构建
        4.3.4 评价体系的重构
        4.3.5 教学程序的重组
        4.3.6 工匠精神的融合
    4.4 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内涵
    4.5 校企教学方式比较
第五章 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实施
    5.1 学校实践教学
        5.1.1 分析实践对象
        5.1.2 制定教学策略
        5.1.3 明确教学目标
        5.1.4 实践教学过程
        5.1.5 解析实践成效
    5.2 企业实践教学
        5.2.1 分析实践对象
        5.2.2 制定教学策略
        5.2.3 明确教学目标
        5.2.4 实践教学过程
        5.2.5 解析实践成效
    5.3 校企实践教学成效分析
        5.3.1 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优势
        5.3.2 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不足之处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点
    6.3 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职机电专业学徒制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中职机电专业学徒制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3 师徒结对协议书(学校)
    附录4 师徒结对协议书(企业)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对策研究 ——以诸暨技师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1.1 “互联网+教育”促使传统教学向智慧教学变革
        1.1.2 智慧教学给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互联网+”
        2.1.2 “互联网+教育”
        2.1.3 智慧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元认知理论
        2.2.3 香农理论
第三章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实施现状
    3.1 调查路径设计
        3.1.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2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实施现状
        3.2.1 智慧教学环境现状
        3.2.2 任课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现状
        3.2.3 智慧教学资源现状
        3.2.4 智慧教学效果现状
        3.2.5 教育访谈结果分析
第四章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优势和存在问题
    4.1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优势
        4.1.1 提升了中职机电学生的学习兴趣
        4.1.2 推进了机电教学模式的创新
        4.1.3 丰富了机电教学资源
    4.2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存在问题
        4.2.1 智慧教学环境不够成熟
        4.2.2 教师智慧教学能力不足
        4.2.3 智慧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
        4.2.4 中职机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第五章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实施对策与实践
    5.1 协同建设,改善智慧教学环境
        5.1.1 加快建设数字化实训工场,改善智慧教学硬件环境
        5.1.2 合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改善智慧教学软件环境
    5.2 阶梯式培训,提升教师智慧教学能力
        5.2.1 步步深入,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5.2.2 分层培训,提升智慧教学技术应用水平
        5.2.3 优化考核,激励教师积极性
    5.3 全员参与,加快智慧教学资源建设
        5.3.1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资源库
        5.3.2 三级四阶,逐步完善资源库
    5.4 利用“互联网+”,提高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5 “互联网+教育”机电专业智慧教学模式的应用
        5.5.1 总体设计思路
        5.5.2 课前预习反馈
        5.5.3 课中立体互动
        5.5.4 课后个性辅导
        5.5.5 多元教学评价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 中职机电专业任课教师智慧教学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2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调查问卷(学生)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项目课程《童车设计与制作》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1.3 概念的界定
        1.3.1 CDIO工程教育理念
        1.3.2 项目课程
        1.3.3 基于CDIO模式的中职项目课程开发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童车设计与制作》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
    2.1 课程开发必要性分析
        2.1.1 提升创新设计型人才培养质量
        2.1.2 培养地方产业紧缺技能型人才
        2.1.3 提升专业化精品课程建设质量
    2.2 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2.2.1 宏观政策支持
        2.2.2 地方企业配合
        2.2.3 学校制度支持
    2.3 成立课程开发团队
第三章 《童车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的确定
    3.1 课程内容确定的过程
    3.2 童车项目合理性分析
        3.2.1 基于学习兴趣的考虑
        3.2.2 基于知识领域的考虑
        3.2.3 基于难易程度的考虑
    3.3 童车工作任务的分析
        3.3.1 童车就业岗位及工作领域分析
        3.3.2 童车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3.4 童车课程目标的确定
        3.4.1 校内师资及设备分析
        3.4.2 学生认知特点分析
        3.4.3 教学化重构确定课程内容
第四章 《童车设计与制作》课程资源开发
    4.1 课程标准开发
        4.1.1 课程的定位及设计思路
        4.1.2 课程目标
        4.1.3 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
        4.1.4 教学实施建议
    4.2 校本教材开发
        4.2.1 校本教材开发现状
        4.2.2 《童车》校本教材的开发
    4.3 其他辅助教学资源开发
        4.3.1 其它辅助资源建设内容及思路
        4.3.2 《童车》辅助资源的建设
第五章 《童车设计与制作》课程实施与评价
    5.1 课程实施及评价方案
        5.1.1 明确课程实施方案
        5.1.2 明确教学评价方案
    5.2 课程实施的过程
        5.2.1 构思阶段(C)
        5.2.2 设计阶段(D)
        5.2.3 实现阶段(I)
        5.2.4 运作阶段(O)
    5.3 教学成效评价
        5.3.1 教学过程性考核
        5.3.2 教学阶段性及终结性考核
第六章 《童车设计与制作》课程保障建设
    6.1 课程的师资保障
        6.1.1 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现状
        6.1.2 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6.1.3 确定任课教师梯队
    6.2 课程的教学环境保障
        6.2.1 理论教学环境
        6.2.2 实践教学环境
    6.3 课程的教学设备保障
        6.3.1 教学设备配备原则
        6.3.2 《童车》教学设备配备
第七章 《童车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成效评估
    7.1 明确课程的评估指标
        7.1.1 课程评估原则
        7.1.2 课程评估指标
    7.2 课程成效评估过程
        7.2.1 设计调查问卷
        7.2.2 调查过程及数据收集
    7.3 数据分析及结论
        7.3.1 主观性调查结果分析
        7.3.2 客观性调查结果分析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及不足
        8.1.1 研究的结论
        8.1.2 研究的不足
    8.2 未来研究展望
        8.2.1 学生综合能力的均衡培养
        8.2.2 教学项目容量的合理规划
        8.2.3 地方典型企业的有效参与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1+X证书制度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1.采用综合调查法
        2.观察法
        3.文献研究法
    (五)研究内容
        1.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
        2.教学模式
        3.教学内容
        4.教学方法
        5.考评方式
    (六)1+X证书制度概述
        1. 1+X证书制度的提出背景
        2. 1+X证书制度的特点
        3. 1+X证书制度与传统的双证书制度的区别
        4. 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
二、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及模式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
        2.实训教学
    (四)学生学习情况
    (五)教学硬件设施
    (六)实训师资队伍
    (七)考核评价方式
三、改革思路与依据
    (一)开展企业调研
    (二)参考企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
    (三)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概述
四、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转变
    (二)教学模式改革
        1.“教”与“学”的有效转化
        2.引入培训环节作为课程学习的补充
        3.针对其他专业可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三)教学内容改革
        1.理论授课内容
        2.实践授课内容
    (四)教学方法改革
        1.教师的教法
        (1)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2)将案例引入课堂教学
        (3)创设问题情境
        (4)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较集中时段授课
        2.学生的学法
        (1)建立学习小组
        (2)编制课前预习手册
        (3)加强课后实操练习
        (4)设计探索性、综合性作业
    (五)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1)增加过程性考核
        (2)设置竞赛环节
        (3)设计技能操作模拟考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现状调查表
附录B 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致谢

(10)农村中职数控专业“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研究综述
        一、校企合作的历史发展
        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现状
        三、校企合作问题研究
        四、研究启示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农村中职
        二、教学模式
        三、 “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
    第二节 教学做合一思想介绍
        一、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源起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做合一思想核心词解读
    第三节 本理论在 “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模式改革中的应用
        一、教学做合一思想与模式改革的切合点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模式改革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做合一思想在模式改革中的应用价值
第三章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模式
        一、国外基本模式
        二、国内基本模式
    第二节 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教学模式的分析及思考
        一、中职基本教学模式的分析
        二、启示与思考
第四章 “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实践
    第一节 “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 “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改革解决了专业办学矛盾
        二、采用 “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采用 “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校内推广成效显着
    第二节H县职教中心实施 “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改革实例
        一、深入调研,为专业改革提供依据
        二、根据企业岗位工作能力确定专业职业能力课程
        三、 “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
        四、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五、构建校内外 “双轨并行+实效性 “考核评价模式
第五章 关于 “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第一节 融合企业岗位能力标准是模式改革成功的关键
        一、明确融合企业岗位能力标准的必要性
        二、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是保障
    第二节 校企 “双轨并行”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
        一、校企教学交替性实习长效机制更具职教特色
        二、开发 “一课两地”校企合作教材是共育学生的有效方法
        三、 “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常态化
    第三节 农村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决定教学模式改革的成败
        一、农村中职师资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打破农村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
    第四节 “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实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解决的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四、数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背景下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 张佳丽,文桃,高鹏,杨洁,曾番. 高教学刊, 2021(31)
  • [2]“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在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王玥. 长春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数控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 张春娜.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1)
  • [4]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夏铁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5]机加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J]. 高伟. 内燃机与配件, 2020(18)
  • [6]中职机电专业“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研究 ——以三门职业中专为例[D]. 郑光辉.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7]“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对策研究 ——以诸暨技师学院为例[D]. 周媛珍.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8]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项目课程《童车设计与制作》开发研究[D]. 乔勇.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9]基于1+X证书制度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D]. 韩冬.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10]农村中职数控专业“双轨并行、一课两地”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 王丽丽.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6(02)

标签:;  ;  ;  ;  ;  

数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