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探索性教学实践

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探索性教学实践

一、测定二氧化碳含量的探究性教学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冯春艳[1](2021)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的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实效性,科学教育的目标由只关注知识的获得转向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观念性思考在聚合碎片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阶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生命观念”置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生命观念最具学科特色属性,是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标志和关键。然而,教师们仍未真正进入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的教学仍旧停留于传统概念教学范式之内:重内涵轻外延、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查、重表象轻深度。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时代,高中生物碎片化教学必须要改革,传统概念教学必须要转型,那么,为落实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概念教学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生命观念这样一个概念聚合器将相关概念关联起来,交织成概念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本研究聚焦于生命观念,依据概念转变理论、知识结构理论以及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三轮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并证明了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可行的。首先,本研究利用文献法梳理了与学科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相关的研究,并对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进行概念界定,明确指出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纵观性认识和理解,是在生物学事实、概念基础之上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或对核心概念的概括性表述和系统阐释。其次,本研究以S学校为个案,通过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进行问题诊断,分析、概括出一线生物学教师们在落实“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解上,一线生物学教师对生命观念的内涵认识模糊;在实践上,教师们滞于传统的概念教学范畴之内:缺少促进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教学过程,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存在不足。再次,本研究基于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的深入思考,构建出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包括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价值意蕴、目标定位、内容分析,并基于与学科观念相关的理论、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最后,本研究在S学校的高一年级的X班级,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施流程”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通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效果检测——总结反思”的步骤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培养学生形成“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深入总结、反思,本研究得出这样五条结论: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构建形成、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提出这样四条建议:《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刘忠慧[2](2020)在《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手持技术实验是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平台,利用手持技术开展化学实验,具有形式新颖、操作简单、内容丰富、探究性强、数据处理方便快捷等特点,同时也为化学实验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研究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经验之塔”视听教育理论指导下,以网上问卷形式,向一线高中化学教师了解手持技术应用的现状,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探索促进手持技术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方法。首先,将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分成三大类:概念原理类、元素化合物制备及性质类、生产生活类,基于分类选取6个典型的实验进行实验设计,并将手持技术实验设计应用于中学化学课堂进行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学习成绩前测后测数据分析和学生课后访谈结果分析,检验手持技术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的效果和可行性,为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手持技术实验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通[3](2020)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中学化学概念的学习,在中学阶段有着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日常的教学,还是在中高考的习题中,都能看到化学概念的身影。但是部分学生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化学概念学习方法不正确,对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不积极主动等问题。因此笔者尝试,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方式,帮助中学生解决化学概念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主要研究内容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确定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主要梳理了“证据推理”中“证据”的含义和“证据”的种类以及“推理”的含义和“推理”的方法,并确定“模型认知”的概念。并结合相关文献,对中学的化学概念进行了分类。然后结合“布鲁姆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迁移理论”,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概念应用进行了阐述。接着进行有关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态度、概念的学习方法、概念的学习困难以及对老师教学方式的看法进行问卷调查。并做数据分析,希望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能够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在对教学设计的流程和教学设计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解释的基础上,设计四篇教学案例。定义性概念以“物质的量”、“气体的摩尔体积”为教学案例,通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定义性化学概念的理解,并学会应用定义性概念。具体性概念以“过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探究”为教学案例,通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建立有关过氧化钠性质的化学概念模型。抽象性概念以“盐类的水解”为教学案例,通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方式,促进学生知道“盐类水解”抽象性化学概念的由来,并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模型。在课题的实践阶段,选择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第一章节的定义性概念,在两个平行班进行教学案例的实施。对照班基于书本上的顺序进行教学,实验班采用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案例实施结束后,在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有关第一章的纸笔测验,并以访谈的形式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概念教学”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掌握。最后指出研究的不足,和对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促进中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研究的展望。

侯小英[4](2020)在《问题串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宗旨,科学思维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意义深远。基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重知识、轻思维”的现象,而有效的提问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逻辑连贯、层次分明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逻辑推理、判断等方法探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达成对所学内容的深层理解和对生物学概念、原理或规律的掌握,并促进其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问题串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旨在探究问题串教学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实施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以期能够引起广大一线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视,加强科学思维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因此,针对问题串教学在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中的实践研究,结合新课标对科学思维的阐述,以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版”)为主要载体,提出了针对不同科学思维的不同问题串教学策略,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以检验其有效性。全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为问题串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有效性分析,即理论研究;第二部分为问题串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应用研究,即实践研究。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的内容。首先,在大量研读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问题串教学的研究现状;然后结合前人的研究,界定了问题,问题串,思维,科学思维的概念,总结了问题串设计的原则和科学思维方法,并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问题串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中的价值和科学性;最后针对不同科学思维构建出不同的问题串教学策略。第二部分包括后三章的内容。为了检验问题串教学对科学思维培养的有效性,通过在教学实践后对学生进行纸笔测验和问卷调查,定量和定性地检验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情况,以此说明问题串教学的效果。最后通过Excel、SPSS22.0和问卷星等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科学思维测试”的前、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班在教学实践后,其科学思维总体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P值=0.024<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对科学思维各维度的前、后测成绩的分析发现,问题串教学对各维度科学思维发展的提升程度并不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实验班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发现:在体验了一学期的问题串教学后,学生的思维愈加活跃,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且对于自身科学思维发展情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大多数学生都持肯定的态度,但在对不同科学思维发展情况的认识上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可以得出:问题串教学确实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但对不同维度的科学思维效果不一。

陆孟君[5](2020)在《基于跨学科视角的中美化学教育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从历史长河中学科的演进历程、现今整合教育理念的回归、STEM教育在国内的迅速发展以及新高考的改革等发展趋势的共通点出发,皆可追溯至跨学科性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也愈加得到各国教育领域的重视。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综述的基础上比较研究我国、英国和美国的跨学科模式在化学教育中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此方面的研究结论就明晰了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其主要体现为:我国在化学教育领域内相关的跨学科性研究增长速度比较快,说明我国逐渐意识到了其重要意义,但总的研究成果尚还不足;在团队合作模式上的研究比例偏少;忽视与“远缘”学科的关联性等。同时美国的科学教育与我国较为相似,因此以跨学科内容为切入点对中美两国高中化学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为研究者和一线教育者提供新视角去探讨跨学科性教育,也能丰富和发展教育者对我国新版教材进行解读和实施方面的理论体系,以推动跨学科性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逐步形成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围绕核心问题:“基于跨学科视角的中美化学教育比较研究”,主体上包涵以下四个部分内容:中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分析--中美高中化学教材分析--中美高中标准考试分析--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并得到相关的研究结论。就中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而言,经过梳理和比较研究两者中的跨学科内容,提出以下几点启示:跨学科教育现如今通常隐含于国际上所提出的素质教育,并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通识教育打下基础;同时看似不相干的跨学科主题之间也具有深层联系,突出主题间的整合性。就中美高中化学教材而言,从课程的物化形式--教材切入,本研究部分是以中美当下主流高中化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以剖析跨学科内容在这些教材中的学科来源、呈现形式、分布位置及设置目的,并在以上四个维度的基础上,从差异性和共性两个角度比较研究两国化学教材中的跨学科内容。在学科来源维度上,我国化学教材中跨学科内容的跨度更大,两国教材都注重STS思维模式下的跨学科内容;在呈现形式维度上,中国教材中跨学科内容的呈现相比较美国而言比较分散,而两国教材中跨学科内容在图片类型上均主要以实物图的形式呈现;在分布位置维度上,分析得出美国化学教学中更重视培养学生对跨学科内容的运用能力,而中国更强调跨学科内容对学生拓展视野的作用;在设置目的维度上,两国教材中通常都使用跨学科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以对化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等进行强化和运用,在概念解释上,为增进学生对化学概念整体性地理解,跨学科内容则通常发挥着类比效应。通过以上分析,并在相应维度上总结出跨学科化学教学方面的建议。就中美高中标准考试而言,基于国家标准入学考试这一高利害的评价方式为研究对象,就考查目的、呈现形式以及专题分析三个维度,对我国高考跨学科命题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在跨学科视角下得出相应化学专题的教学和备考建议;同时对美国SAT Ⅱ(化学)考试及其跨学科性特点进行简析,并在美多元化国情的基础上,分析得出SATⅡ(化学)考试中的跨学科内容能极大程度上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以及造就与当代社会相匹配的人才。就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而言,基于跨学科角度下的整合教育理念,并以余胜泉和胡翔学者所研究的跨学科整合项目设计模式为基础,探讨设计与我国相适应的跨学科化学教学整合模式。本部分的研究就提出了包含“教学分析、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学习支架设计”的整合模式案例--“人体健康”主题教学设计。最后对上述研究内容所得启示进行深入总结和反思。在课标角度上,得出跨学科内容可以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支撑性背景和知识技能;同时跨学科教学也是有其适用范围,其通常适用于在化学学科中联系真实情景的问题解决和实践应用教学中,而对于化学学科中进行高阶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时,基于学科的教学模式更为合适。在教材角度上,得出应注重在课程设计、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中的跨学科内容设计上渗透STSE理念;同时从在教材中跨学科性栏目的设置目的出发,需重视多学科知识的应用性,弱化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学科的割裂性,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去剖析和处理问题,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在标准考试角度上,得出利用跨学科内容,教师能够建构出专属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而学生可以形成知识的正迁移。在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基础上,从其优化、影响机制研究以及教师的跨学科素养研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展望。

孙奉彬[6](2019)在《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开发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内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化学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改革也朝着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方向发展,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化学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怎样提升初中化学实验课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学习能力提高,是当前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将其作为本研究的课题。本研究结合《全日本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其中指出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还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对于化学这门探究性学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往往离不开探究性化学实验的实施,此外还应加强初中化学实验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提升对化学价值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以山东淄博某中学作为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案例,首先基于文献研究法对化学课程与科学探究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基于相关理论成果,对化学课程与科学探究的联系进行明确,然后在化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化学实验课的设计。结合淄博本地以及该中学化学实验课与常规课程的教学现状,对调查数据进行总结,为完善该校的化学教学水平提供指引。其次在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之后选择两个平行班作为样本,并将其中一个作为实验班,对比了解学生与教师对科学研究性实验的认识,并通过访谈法收集一线教师对探究性化学实验的认识现状,提升了问题分析的严谨性与可行性。最后在现有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借鉴成熟实验课程设计,进行课本知识的延伸与探究性实验的设计,结合课本知识与该校集体备课进行实验安排,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可以起到很好的巩固与延伸作用。在实验内容上,结合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与步骤,进行实验的选择与确定,发现对燃烧条件的探究、牙膏中摩擦剂的探究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可以实现问题-探究-实验-验证等环节的集合。探究性初中化学实验的设计基于探究教学理论、科学素养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还对实验课的成果进行分析,指出了初中开展科学探究性实验的意义。通过对本地市与淄博该中学开展调查与访谈,同时结合实验班的客观观察与测验,工作单评价的方式与U方法结合,得出2.71的结果验证了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实验课课堂实践的意义,同时证明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兰安琦[7](2019)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习评价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为例》文中指出核心素养教育作为当今教育变革的主体,越来越受学界的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培养更高层次人才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时代特点与前瞻性。而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载体,不仅是对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同时更具有学科性和功能性,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性作用在学科意义的呈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应是有别于当前以纸笔测验为主的评价模式,如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找到合适的评价机制成为学界的难题,理解性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则提供了一种评价的新思路。本研究以理解构建学习评价模式,追求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选取《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模块,综合分析核心素养教育要求、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因素,以每章为大单位,提炼核心概念,以每课时为小单位,设计教学目标、评价目标及系列具有复杂情境的内容问题,并对情境问题以理解性学习的六个维度为工具,设置3个水平,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完成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本研究以情境问题为线索,主要涉及化学观念情境、生活情境、复杂问题情境、社会时事情境和人文历史情境,通过设置情境性问题,预设学生学习行为变化,以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为此,以教学设计案例的方式说明如何处理好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的关系,将情境性评价问题嵌入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通过表现性评价的实施,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隐性素养的落实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包玉娟[8](2018)在《“错题集”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错题集”的建立和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同时“错题集”的整理和使用不仅能够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能体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得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及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近些年来,关于“错题集”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有较多的研究,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果。本文以辽宁省彰武县大冷蒙古族学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建立“错题集”,并且应用于复习课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虽然理解“错题集”对学习的益处,但是很少有人有意识的建立“错题集”并应用于实际学习过程中。因此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章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平时作业中的错误率,组织学生建立“错题集”,并且在学生版“错题集”的基础上整理出了教师版的“错题集”。学生和教师版的“错题集”均分为:A类“错题集”和B类“错题集”。在“我们周围的空气”章节中,教师版的“错题集”中5道为A类“错题集”,8道为B类“错题集”;在“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中,教师版的“错题集”4道为A类“错题集”,12道为B类“错题集”。然后应用教师版“错题集”再进行复习课教学,并通过两次的考试分析出了“错题集”在复习课中的应用效果。实验表明,“错题集”的应用对学生的复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及优秀率均有所提高。同时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表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错题集”的态度存在各异,“错题集”的应用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复习效果更突出。

邰玉韦[9](2016)在《例谈提升探究能力的定量实验》文中研究说明初中生物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重视定性实验的同时,也应重视定量实验,让学生在量的变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质。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机会学习量的测定,实事求是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述实验结果等。下面结合探究性教学的实践案例,浅谈开发和利用"定量实验",促进探究能力多层次的发展。

雷万秀[10](2016)在《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探究式教学已成为新课改的重点和突破口。在新改革的十几年间,其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但落到实处任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一线教师对其接受度及实施的有效性还不得而知;对其缺乏实证方面的研究等。对此本文从实证主义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调查重庆市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并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方法来探究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改进策略。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以了解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近十四年间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是对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实施现状的考察,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调查。第四部分是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改进策略实验研究,通过设计探究式教学策略改进案例,对实验班采取探究式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测量工具,测量实验班学生在策略使用前后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第五部分是总结与思考。通过对重庆市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1)总体上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接受度及积极性较高,并积极响应课标的要求。(2)在探究性实验方面,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次数很少,实验探究的自由度很低,探究意味不明显。(3)在探究课堂表现上师生的互动较多,但学生发言较少,探究参与度较低,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4)在探究方法与反思方面,总体上体现了化学的学科特色,但缺乏创新性及多样化。(5)在探究式教学评价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过程为主,较传统以成绩为主的现象有所改观,但缺少量化的评价标准。(6)在探究实践中遇到了较多困难,如教师自身的教学信念、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试压力等,实施的有效性不尽如人意。通过探究式教学改进策略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通过策略改进实验研究,实验班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有较显着地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思考情况、主体意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都得到了较好地改善。(2)不足之处在于,策略的改进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影响不明显;实验探究的自由度有待提高;较多主观上的评价,缺少系统性、量化的评价标准。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成功,也希望能做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二、测定二氧化碳含量的探究性教学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定二氧化碳含量的探究性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科学教育对于深度理解的需要
        (二)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四)传统概念教学转型的现实指向
        (五)个人对于生命观念的研究旨趣
    二、 研究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三、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 概念界定
        (一)核心概念
        (二)相关概念
        (三)小结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有关学科观念的研究
        (一)学科观念基本内涵的研究
        (二)学科观念构建的教学的研究
    二、 有关生命观念的研究
        (一)生命观念内涵的研究
        (二)生命观念教学的研究
        (三)生命观念评价的研究
    三、 有关概念教学的研究
        (一)关于前概念的研究
        (二)国外概念转变理论的研究
        (三)国外概念转变教学的相关研究
        (四)国内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S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
        (二)选取S学校的原因分析
    三、 研究取向
        (一)质的研究
        (二)个案研究
    四、 具体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四)文本分析法
        (五)行动研究法
    五、 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一)身处研究现场——研究者的双重身份
        (二)资料搜集与整理
    六、 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
    一、 理解上的偏颇:对内涵认识模糊
        (一)对生命观念定义的理解偏于一隅
        (二)对生命观念的具体内容认识不清
    二、 实践上的退缩:滞于传统概念教学
        (一)单向度传授概念,缺少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过程
        (二)面面俱到理概念,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
        (三)重重测试考概念,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不足
    三、 理解与实践困境之因
        (一)自身之维:思维与行为的怯于尝试
        (二)环境之维:学校与社会的压力制约
第四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
    一、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转变理论
        (二)知识结构理论
        (三)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二、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深度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
        (四)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
        (五)有利于教师重构教学方式
    三、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
        (一)高中生物学中生命观念的内涵
        (二)确定高中生物学中的观念目标
        (三)对观念素养层级水平的分析
        (四)基于“理解”指向表达与应用
        (五)生命观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四、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分析
        (一)高中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分析
        (二)系统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命观念
        (三)解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观念
    五、 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分析
        (一)对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的整体性分析
        (二)本研究构建的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模型
    六、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
        (一)单元教学是实现生命观念整体素养的优选路径
        (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系统分析
        (三)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阶段阐释
第五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与探索
    一、 对教与学的分析
        (一)教学分析
        (二)学情分析
    二、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三、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制定行动计划
    四、 行动实施
        (一)系统提取
        (二)揭示前概念
        (三)激发元认知
        (四)抽象概括
    五、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六、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六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一、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任务型预习的教学实施
        (二)活动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三)加强表达指导的教学实施
        (四)精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五、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七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与应用
    一、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
        (二)针对任务型学习活设计表现性评价
        (三)角色扮演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方案设计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对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效果分析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的效果分析
    五、 基于整体行动研究的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研究反思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一、 研究结论
        (一)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
        (二)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而构建形成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
        (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
        (五)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
    二、 研究建议
        (一)《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
        (二)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
        (三)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三、 研究不足
        (一)缺乏对更大范围内的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调查
        (二)教学行动研究的范畴需进一步扩大
        (三)在考查学生生命观念形成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 研究展望
        (一)促使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
        (二)持续推进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手持技术实验是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
        二、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三、手持技术实验是优化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需求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手持技术实验的国外研究现状
        二、手持技术实验的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手持技术实验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手持技术实验的特点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三、多元智力理论
        四、“经验之塔”视听教育理论
第三章 手持技术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研究方案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四、问卷设计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节 研究建议
        一、学校方面
        二、教师方面
        三、学生方面
第四章 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化学实验研究
    第一节 适用于手持技术实验的高中化学实验素材整理
        一、揭示化学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实验
        二、元素化合物制备及性质的实验
        三、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
    第二节 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四、硝酸的强氧化性
        五、酸雨的形成
        六、84消毒液的应用
第五章 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第一节 教学设计案例开发
        一、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二、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教学设计
    第二节 教学实践研究
        一、实践方案设计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化学手持技术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基于手持技术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课题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1 “证据”的含义
    2.2 “推理”的含义
    2.3 “模型认知”的含义
    2.4 “化学概念”的分类
    2.5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中学生中学化学概念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对象
    3.2 调查目的
    3.3 调查问卷设计
    3.4 调查问卷可靠性分析
    3.5 调查问卷实施及数据分析统计
    3.6 教师访谈记录
    3.7 调查分析总结
第四章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应用方法和原则
    4.1 应用方法
    4.2 教学设计原则
第五章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教学设计研究
    5.1 教学设计主要流程
    5.2 教学设计
第六章 教学实验研究
    6.1 实验研究设计
    6.2 后测数据分析
第七章 总结分析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中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现状研究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Ⅱ 教师在化学概念教学过程情况调查
附录Ⅲ 前测成绩数据
附录Ⅳ 后测访谈
附录Ⅴ 后测成绩数据
附录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研究生阶段学术成果
致谢

(4)问题串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未来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1.2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1.1.3 来源于对生物课堂教学的观察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创新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问题
        2.1.2 问题串
        2.1.3 问题串的设计原则
        2.1.4 思维
        2.1.5 科学思维
        2.1.6 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2.2 理论依据
        2.2.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4 发展性教学理论
3 问题串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
    3.1 巧设递进式问题串,培养归纳与概括思维
    3.2 巧设精细化问题串,培养演绎与推理思维
    3.3 巧设探究式问题串,培养模型与建模思维
    3.4 巧设辨析式问题串,培养批判性思维
    3.5 巧设延展式问题串,培养创造性思维
4 问题串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
    4.1 教学实践对象
    4.2 教学实践内容
    4.3 教学实践过程
        4.3.1 前测
        4.3.2 教学实践案例
        4.3.3 开展教学实践
        4.3.4 后测
    4.4 评价工具
        4.4.1 试卷
        4.4.2 调查问卷
5 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串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结果分析
    5.1 科学思维前、后测试成绩分析
        5.1.1 科学思维前、后测试总成绩分析
        5.1.2 科学思维各维度前、后测成绩分析
    5.2 问题串运用效果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
        5.2.1 学生对问题串教学情况的反馈结果分析
        5.2.2 学生自身科学思维的发展情况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讨论
    6.3 研究不足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生物科学思维测试”前测卷
    附录B “生物科学思维测试”后测卷
    附录C 调查问卷
致谢

(5)基于跨学科视角的中美化学教育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科的演进
        1.1.2 整合教育理念的回归
        1.1.3 核心素养的诉求
        1.1.4 STEM教育的发展
        1.1.5 新高考的改革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英、美三国跨学科研究模式
        1.2.2 中、英、美三国跨学科研究成果及展望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3 研究的实践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跨学科内容
        2.1.2 跨学科化学教学整合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理论
        2.2.3 全脑教育理论
3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跨学科内容分析
    3.1 我国新版课程标准中跨学科内容的解析
        3.1.1 高中化学课程顶层设计中跨学科内容的教学要求
        3.1.2 化学学习过程中跨学科内容的教学要求
    3.2 美国NGSS跨学科概念维度下的高中化学科学标准解析
        3.2.1 主要内容
        3.2.2 跨学科概念下的科学标准
4 中美高中化学教材跨学科内容分析
    4.1 研究对象和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学科来源
        4.2.2 呈现形式
        4.2.3 分布位置
        4.2.4 设置目的
    4.3 启示
5 中美高中化学标准考试跨学科内容分析
    5.1 我国高考跨学科命题研究
        5.1.1 高考化学跨学科命题的考查目的
        5.1.2 高考化学跨学科命题的两种表现
        5.1.3 高考化学跨学科命题的专题分析
        5.1.4 专题教学和备考的建议
    5.2 美国SATⅡ(化学)考试中跨学科性特点简析
        5.2.1 SATⅡ(化学)考试及其跨学科性特点
        5.2.2 SATⅡ(化学)考试中跨学科性特点的价值
6 跨学科化学教学整合模式例析--“人体健康”主题教学设计
    6.1 教学分析
    6.2 学习活动设计
        6.2.1 问题链及各子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
        6.2.2 学习评价设计
        6.2.3 学习支架设计
    6.3 启示
7 研究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跨学科内容分析总结
        7.1.2 中美高中化学教材跨学科内容分析总结
        7.1.3 中美高中化学标准考试跨学科内容分析总结
        7.1.4 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总结
    7.2 研究展望
        7.2.1 研究反思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开发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科学素养
    2.2 探究性实验
        2.2.1 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原则
        2.2.2 探究性实验的意义
    2.3 建构主义
    2.4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科学课程标准
3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的课堂教学实施状况调查与分析
    3.1 本地市普通初中探究性实验的实施状况调查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信度效度的检验
        3.1.2 一线化学教师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3.1.3 初中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3.1.4 调查结论
    3.2 淄博A中学探究性实验的实施状况调查分析
        3.2.1 淄博A中概况
        3.2.2 随堂听课总结
        3.2.3 一线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2.4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3 实施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实验课课程的必要性
4 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实验课课程实践
    4.1 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4.1.1 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素养的明确要求
        4.1.2 教研活动与学业水平测试对培养学生素养的明确要求
        4.1.3 教学模式设计的一般流程
        4.1.4 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
    4.2 燃烧条件与牙膏中摩擦剂的案例分析
        4.2.1 燃烧条件的案例分析
        4.2.2 牙膏中摩擦剂的案例分析
    4.3 基于科学探究初中化学实验课的评价模式
    4.4 科学素养的变化
        4.4.1 月考成绩对比
        4.4.2 探究能力的变化
    4.5 学生课堂观察与访谈结果分析
        4.5.1 课堂观察学生的表现
        4.5.2 访谈结果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的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
    5.3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2 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3 一线教师访谈记录
    附录4 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实验课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量表
    附录5 实验班燃烧条件的教学案例
    附录6 对照班燃烧条件的教学设计
    附录7 实验班牙膏中摩擦剂的教学案例
    附录8 对照班常见离子检验学案
    附录9 淄博A中学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测评试卷
    附录10 学生探究能力得分统计数据
    附录11 实验班4名学生访谈记录表
    附录12 该市教研活动照片记录
致谢

(7)落实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习评价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1.1 核心素养研究的兴起
        1.1.2 学习评价的转型—理解性学习评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1.3.2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
2. 关键概念界定和相关研究综述
    2.1 关键概念界定
        2.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1.2 理解性学习
        2.1.3 理解性学习评价设计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核心素养的研究综述
        2.2.2 学习评价的研究综述
        2.2.3 理解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3. 理论依据
    3.1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3.3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3.4 价值澄清理论
4. 评价体系的设计
    4.1 理论模型的构建
        4.1.1 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
        4.1.2 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4.1.3 理解性学习评价体系设计的特征
        4.1.4 学习评价体系的水平标准与内涵
    4.2 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示例
        4.2.1 学习评价情境的设计
        4.2.2 核心概念的提炼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4.2.3 评价体系的使用建议
        4.2.4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示例
    4.3 学习评价体系的专家意见征询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学习评价体系对理解性学习的体现
        5.1.2 学习评价体系对核心素养的体现
        5.1.3 学习评价问题的设计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8)“错题集”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实验研究法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错题”的概念界定
    2.2 “错题集”的概念界定
        2.2.1 学生版“错题集”
        2.2.2 教师版“错题集”
    2.3 “错题集”的建立
        2.3.1 “错题集”环节的建立
        2.3.2 “错题集”的应用
    2.4 “错题集”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理论
        2.4.2 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3 “错题集”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错题集”的应用现状调查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目的
    3.2 调查结果分析
    3.3 结论
4 “错题集”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4.1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分析
    4.2 《我们周围的空气》章节中“错题集”的建立
        4.2.1 学生版“错题集”分析
        4.2.2 教师版“错题集”分析
    4.3 “错题集”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中的应用
        4.3.1 《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教学内容分析
        4.3.2 “错题集”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中的具体应用
    4.4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效果分析
        4.4.1 编制《我们周围的空气》章节试卷
        4.4.2 “错题集”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效果分析
    4.5 结论
5 “错题集”在《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5.1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分析
    5.2 《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中“错题集”的建立
        5.2.1 学生版“错题集”分析
        5.2.2 教师版“错题集”分析
    5.3 “错题集”在《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中的应用
        5.3.1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教学内容分析
        5.3.2 “错题集”在《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中的具体应用
    5.4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的效果分析
        5.4.1 编制《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试卷
        5.4.2 “错题集”在《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中的效果分析
        5.4.3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5.5 结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致谢

(10)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探究
        2.1.2 科学探究
        2.1.3 探究式教学
        2.1.4 教学策略
    2.2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探究式教学的科学基础
        2.2.2 探究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2.2.3 探究式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2.3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文献综述
        2.3.1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2.3.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第三章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
    3.1 调查研究的目的
    3.2 调查研究的对象
    3.3 调查研究的方法
    3.4 问卷调查
        3.4.1 重庆市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教师卷)
        3.4.2 重庆市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卷)
    3.5 访谈调查
    3.6 调查总结及实施有效性建议
第四章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改进策略实验研究
    4.1 实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4.2 实验假设
    4.3 实验设计
    4.4 选取改进策略
        4.4.1 探究内容选择策略
        4.4.2 情景教学策略
        4.4.3 化学实验探究策略
        4.4.4 课堂教学调控策略
        4.4.5 教学评价策略
        4.4.6 教学反思策略
    4.5 实验程序
    4.6 探究式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案例的设计
        4.6.1 案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4.6.2 案例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备的研究
    4.7 实验结果
    4.8 实验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思考
    5.1 研究结论
    5.2 思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致谢

四、测定二氧化碳含量的探究性教学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D]. 冯春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D]. 刘忠慧.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D]. 王通. 合肥师范学院, 2020(08)
  • [4]问题串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D]. 侯小英. 温州大学, 2020(03)
  • [5]基于跨学科视角的中美化学教育比较研究[D]. 陆孟君.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6]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开发与实践研究[D]. 孙奉彬.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落实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习评价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为例[D]. 兰安琦.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8]“错题集”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D]. 包玉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1)
  • [9]例谈提升探究能力的定量实验[J]. 邰玉韦. 中学生物学, 2016(06)
  • [10]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D]. 雷万秀. 重庆师范大学, 2016(09)

标签:;  ;  ;  ;  ;  

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探索性教学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