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市场需求实施订单教育

围绕市场需求实施订单教育

一、围绕市场需求 实施订单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崔发朋,朴洪林[1](2020)在《吉林地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文中提出艺术设计科目具有实用性、实践性与科学性,它汇集了艺术学、生态学、市场学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该文通过分析吉林地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制定建立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提出针对性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的策略,为独立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提供借鉴。

王利[2](2019)在《中等职业学校农村金融人才“订单式”培养现状、问题和对策》文中认为农村金融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农村金融人才的有效供给对于“三农”工作至关重要。当农村金融改革朝着纵、深领域延伸,农村金融人才紧缺的矛盾不断凸显。长期以来,由于行业特殊性使得金融企业与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低,不愿意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和工作。实施订单式的人才培养能较好地解决农村金融人才培养难并构建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研究沿着“理论一实证一优化”的研究思路,以中等职业学校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国内外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研究问题。其次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金融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根据“全面发展理论”、“能力本位教育”、“关键能力理论”以及“教学做合一”等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基于海南省银行学校联合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举办的“农村金融订单班”个案,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农村金融订单班”进行数据多方收集和整理,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金融人才“订单式”培养现状分析,总结“农村金融订单班”实施中取得的成效,认为它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客观规律,填补农村金融人才培养的不足,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进而研究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不顺畅和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三个方面进行成因分析,最后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农村金融人才“订单式”培养的对策建议,即“内外兼修”。“内”是指从中职学校的角度,优化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全过程,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订单来源、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外”是指建立长效、健全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包括学校内涵建设、企业参与度和政府运营机制等,以促进该校“农村金融订单班”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农村金融,同时为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农村金融“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胡剑凝[3](2018)在《对新形势下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目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下列矛盾和问题:影响实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影响学生发展的后劲和再就业,影响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功能。提出完善订单式教育的措施和途径:扬长避短,不断深化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完善;搭建多种平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优化教学内容,加快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强化企业参与制度,完善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改善校企合作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

余涛[4](2018)在《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将稳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院校深度校企合作的一种,具有许多显着特征,它有效的回答了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培养的质量”三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学生生源不固定、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实践技能不高、学生职业技能不强、毕业生供求不匹配等方面的普遍难题,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突出办学个性特色上成效显着,是探索和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本论文以问题为导向,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个案,开展“订单式”育人模式的研究,依托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的资源优势和实践成果,深入了解订单育人模式的运行机制和内容,并进行典型性挖掘,针对发现的困惑,拟定可行性策略,为我省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的有序开展提供个案参考。本文基本结构为:第一部分为绪论,包含研究的写作背景、研究综述、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阐述订单育人模式的基本概念,明确开展论文研究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第三部分介绍国外订单人才培养的不同类型模式,分析国外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模式现状、发展趋势、探寻问题根源,指出订单育人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第四部分为本文的核心内容,选取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进行个案研究,介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订单育人模式的类型、运行机制、特色分析、办学成效,为其他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培育合作提供借鉴参考。运用大数据调研该校“订单式”存在的问题和办学的局限性,多角度,全方面的探究其问题根源。第五部分是在对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订单育人模式的理性探究后,重点结合人才培育模式的特征,提出探索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培养的完善策略,提供参考借鉴。

冯婷[5](2016)在《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冷思考》文中研究指明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广大高职院校迅速走红,不少院校采用该种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在订单教育发展热潮中,我们应当保持理性的态度,对其暴露出来的企业人才订单具有不确定性、人才培养费用的分担存有不公、高校对订单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清以及师资队伍的创建步伐较为缓慢等弊端进行冷静思考,以完善现行的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邹松林[6](2016)在《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建设路径研究 ——以A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时期下,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越发得到重视和关注,一方面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有大量需求的缺口,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仍面临难就好业的囧境,这种人才供需的不对称严重阻碍了地方经济和高校本身的发展。经过探索与实践,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是解决这种人才供需的不对称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政府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以下简称《纲要》),根据《纲要》的精神和要求,教育部配套出台了若干支撑文件,对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也制定了相关支持性和规范性政策法规,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也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以上纲领性政策文件的出台,虽为我国校企联合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指明了方向,但实际上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不够稳固、不够高效,表现为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的非生态现象较为普遍,校企两者之间的合作都只停留在局部、表面或短期的合作行为,离产教融合还有较大的差距,产教融合生态体系还未形成。基于大自然生态体系理论分析,为了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人才供需不对称的矛盾,更好的促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还须出台操作性更强的政策机制、统筹搭建校校企合作平台,企业和学校在合作上也须更加全面和深入,以此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助推地方社会经济、企业和地方院校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多赢的局面。本文以A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生态体系建设路径这一问题展开实地调查分析与研究。在理论层面,探讨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的理论基础,分析国外产教融合典型案例,为我国产教融合生态圈的构建提供借鉴。在实践层面,通过对A学院校在实施产教融合生态圈中的主要问题与障碍剖析,从政府、企业以及学校本身三个层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产教融合生态体系路径建设建议,以实现产教融合生态圈的构建。

张荷花[7](2016)在《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的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一直是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点。由于高职教育课程研究起步较晚,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力度不强,以突出专业特色和职业优势的校本课程开发不到位,严重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笔者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为基础,以现状调查与理论探讨相结合展开研究。首先,把握研究现状及开发实践。一是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了解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成果,归纳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运用调查研究法,以贵州M高职院校为个案,通过自制问卷,全面把握贵州M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运用SPSS和AMOS工具对调查数据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师生之间对本校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期待、校本课程开发和综合职能能力概念的认识、实践技能课程的实施四个维度,态度存在显着差异的结论。存在的问题有:学校领导、教师开发意识淡薄,重视不高;学生缺乏课程认知;学校课程设置有局限,学科课程结构比重大;资源保障不足;开发模式单一;校企合作存在形式化。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国家课程政策偏重理论知识学习;学校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弱化;开发主体教师学习培训不足,缺乏整体开发能力。其次,构建中观模型,开发在线职业体验课程和开展订单教育。一是在网络平台构建以学生体验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的“在线职业体验‘2×R’课程模块,使学生入职前对专业职业工作系统有一个整体认知和全面体验,达到尽快进行职业角色,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二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开展“一校一企”、“一校多企”、“多校多企”于一体的“订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更加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最后,探讨“两多两立”实践策略。一是从课程开发主体因素看,提出“多宣传、多学习”的“两多”策略。二是从课程开发管理机制看,提出“立组织、立保障”的“两立”策略。从而为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孙文斌[8](2016)在《国内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新型工业化道路、各项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4.0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熟知、接受。对于中国的传统行业而言,转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公司,从2.0、3.0的公司,转型到4.0的公司,从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升级为智能、精密的生产方式。对目前就职于各类公司的职工而言,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职工也需要随国家战略一起,完成从2.0、3.0到4.0的升级,对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而言更是如此。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呈现出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严重现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成为国内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任务。然而,新一代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个人、企业、行业、政府共同努力,文章通过对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发达国家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对国内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及不足进行分析,初步探索、提出了国内技能人才的培养建议。

刘俞志[9](2015)在《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己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新的职业岗位不断涌现,传统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就业人员中从事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比例将逐步加大,另一方面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培养一大批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高职人才,己成为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就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意见。

万磊,罗成[10](2015)在《高职院校“订单式”教育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高职"订单式"教育研究开展了十多年,在对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未来的高职"订单式"教育研究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从多个视角去深入研究高职"订单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该领域重难点的研究,提升研究水准。

二、围绕市场需求 实施订单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围绕市场需求 实施订单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地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吉林地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 构建校企合作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
3“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实施策略分析
4 结语

(2)中等职业学校农村金融人才“订单式”培养现状、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农村金融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
        二、农村金融人才供给和需求不匹配
        三、职业教育中缺乏对农村金融人才培养研究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中等职业学校
        二、农村金融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
    第二节 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
        一、全面发展理论
        二、能力本位教育
        三、关键能力理论
        四、“教学做合一”
第三章 中等职业学校“农村金融订单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基于个案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案的设计
        一、个案的选择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农村金融订单班”个案概况
        一、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二、“农村金融订单班”基本情况
    第三节 “农村金融订单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农村金融订单班”实施取得的成效
        二、“农村金融订单班”实施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中等职业学校农村金融人才“订单式”培养成因分析
    第一节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一、缺乏正确的人才观
        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学生得不到全面、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不顺畅
        一、订单来源单一,存有违约风险
        二、专业设置缺乏灵活性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四、教学组织方式陈旧
        五、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第三节 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不健全
        一、学校自身内涵建设水平不高,对企业吸引力不足
        二、企业自身缺乏社会责任感,对职业教育认识不深
        三、政府有效运营机制尚未形成
第五章 中等职业学校农村金融人才“订单式”培养对策建议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根据能力本位理论进行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分析
        二、根据关键能力理论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根据马克思全面发展理论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
        四、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第二节 优化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全过程
        一、以行业为依托,拓宽订单渠道来源
        二、变革办学形式和培养方式
        三、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和课程
        四、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
        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第三节 建立长效、健全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一、夯实内涵,奠定坚实的订单实力
        二、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积极参与双主体协同育人
        三、建立有效的政府运营机制
结束语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对新形势下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订单式教育的意义和成效
2 订单式教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2.1 影响实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2.2 影响学生发展的后劲和再就业
    2.3 影响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
    2.4 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功能
3 完善订单式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3.1 扬长避短, 不断深化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3.2 搭建多种平台,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3.3 优化教学内容, 加快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3.4 强化企业参与制度, 完善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
    3.5 改善校企合作育人环境,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

(4)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四、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第二章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高职院校
        二、校企合作
        三、人才培养模式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条件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表现
第三章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国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
        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三、日本的官产学合作模式
        四、英国的工读交替制模式
    第二节 我国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及影响分析
        一、我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
        二、我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个案分析
    第一节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个案介绍
        一、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个案简介
        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订单式”开展情况
    第二节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一、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三、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分析……
    第三节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成效及分析
        一、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个案调查
        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成效
        三、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原因分析……
        四、江西省省内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局限性
第五章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策略
    第一节 推进教育观念创新,加大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力度
        一、加强职业教育理论创新,培养实用订单人才
        二、加强管理运行机制创新,落实人才培养任务
        三、加强基础保障平台创新,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第二节 立足经济发展,建立科学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二、明确订单培养课程体系内容
        三、完善订单培养课程开发机制
    第三节 落实权利义务,构建多元主体的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制度机制
        一、强化与政府之间的联系
        二、强化与行业之间的联系
        三、强化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第四节 坚持创新实践,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搭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育与提升的平台
        二、创设多种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措施
        三、构建多种形式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第五节 坚持质量第一,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准入审批及督导评估制度
        一、建立订单培养准入审批制度
        二、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
        三、建立育人质量标准体系
        四、共建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五、共建育人质量保障体系
    第六节 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订单学生全面发展
        一、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
        二、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职业诉求
    第七节 坚持特色发展,提高职业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
        一、要明确培养主体
        二、要改革培养过程
        三、要提高培养质量
    第八节 加强政策研究,为职业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保障
        一、加快健全订单式培育的法规体系
        二、重点制订企业参与订单培养的有关制度
        三、切实做好订单培养的顶层设计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关于“订单班”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2: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订单式”班级分布一览表
致谢

(5)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冷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1. 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 实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3. 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效果
        4. 共享性的教育资源
        5. 企业化的专业实习
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 美国合同培训教育模式
        2. 德国双轨制教育模式
    (二)国内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 规模逐渐扩大,形式日益多样
        2. 订单教育的参与院校层级不断提升
三、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中的问题
    (一)企业人才订单具有不确定性
    (二)人才培养费用的分担存有不公
    (三)高校对订单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清
    (四)师资队伍的创建步伐较为缓慢
四、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增加企业人才订单的确定性
    (二)强化沟通协调,实现人才培养费用的公平承担
    (三)厘清订单教育的本质,全面更新学校的办学理念
    (四)加强师资建设,打造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

(6)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建设路径研究 ——以A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1.3.2 生态圈
        1.3.3 应用型人才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主要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产教融合生态圈的理论分析
    2.1 产教融合及其生态圈的内涵分析
        2.1.1 产教融合生态圈
        2.1.2 产教融合生态圈的特征
        2.1.3 产教融合生态圈的结构
    2.2 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必要性
        2.2.1 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2.2.2 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3 产教融合生态体系中主要角色定位与影响
        2.3.1 政府是校企合作中的统筹群体
        2.3.2 高校是校企合作的积极群体
        2.3.3 企业是校企合作的关键群体
    2.4 产教融合生态圈的主要运行模式分析
        2.4.1 成果需求模式
        2.4.2 订单培养模式
        2.4.3 资源共享模式
        2.4.4 合作育人模式
        2.4.5 股份合作模式
第三章 产教融合生态圈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以A学院为例
    3.1 A学院概况
    3.2 A学院产教融合的现状——基于实地调查的分析
        3.2.1 积极寻求地方政府支持
        3.2.2 主动对接地方企业
        3.2.3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3.3 校企产教融合生态圈主要问题与障碍
        3.3.1 政府行政职能的发挥不到位
        3.3.2 院校自身主要问题与障碍
        3.3.3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
        3.3.4 校企产教融合生态圈尚未形成
    3.4 A学院产教融合生态圈现状分析启示
第四章 国外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分析
    4.1 典型案例分析
        4.1.1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4.1.2 英国的“三明治”模式
        4.1.3 美国的“CBE”模式
        4.1.4 意大利“企业参与大学教育”模式
    4.2 典型经验及其启示
        4.2.1 政府的主导保障了校企合作有效开展
        4.2.2 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了校企合作育人环境
        4.2.3 合作模式的因地制宜促进了校企产教融合
        4.2.4 校企的深度对接促进了产教融合的良性循环
第五章 产教融合生态圈建设路径的建议
    5.1 政府主导构建校企合作政策平台与运行机制
        5.1.1 政府部门提高校企合作的战略意识
        5.1.2 制定完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5.1.3 政府统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5.1.4 面向市场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
    5.2 校企合作重构合作模式
        5.2.1 校企合作构建总体思路与框架
        5.2.2 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
        5.2.3 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5.2.4 校企合作模式
    5.3 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对接,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
        5.3.1 学科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岗位群
        5.3.2 学校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职业标准
        5.3.3 学校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生产过程
        5.3.4 学校文化培养对接企业文化
        5.3.5 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
    5.4 完善产教融合生态圈多元化评价
        5.4.1 学校和企业自身的内部评价
        5.4.2 政府行业组织的第三方质量评价
        5.4.3 政府教育部门建立激励奖惩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A学院校内实训场所一览表
附录 2:A学院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7)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的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一)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的客观要求
        (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
    二、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校本课程开发和高职校本课程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
        2.高职校本课程开发
        (二)职业体验和在线职业体验
        1.职业体验
        2.在线职业体验
    五、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
        2.国外关于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关于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
        2.国内关于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三)研究的总体分析
第2章 理论基础: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起源和内涵
    二、能力本位教育的基础
        (一)布鲁姆的“掌握学习”
        (二)波法姆(Popham)的“标准参照测验”
        (三)吉革(Gaeger)的“最低限度能力测验”
        (四)博克(J.B.Burke)的“教育与培训中的能力”
        (五)斯金纳的“程序学习”
    三、国内外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的实际运用
    四、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发展的延伸-综合职业能力思想
第3章 现状研究:贵州M职院校本课程开发现状、问题及影响
    一、调查设计和实施
        (一)问卷设计
        (二)调查实施
    二、处理分析数据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2.效度检验
        (二)问卷总体情况
        (三)单因素方差分析
        1.专业的方差分析
        2.年级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3.师生单因素方差分析
        (四)开放式问题结果分析
        1.学生问卷
        2.教师问卷
    三、调查的总体结果
        (一)对概念内涵理解的调查
        (二)对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
        (三)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期待的调查
        (四)对实践课程实施方式和效果的调查
    四、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不重视,师生对校本课程开发不了解
        2.学校课程设置有局限,校本课程开发不到位
        3.校本课程开发缺乏制度保障
        4.校企合作存在形式化
        5.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发掘不充分
        6.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单一
        (二)影响因素分析
        1.国家课程的影响
        2.学校管理的影响
        3.教师队伍的影响
第4章 理论构建:开发在线职业体验课程和开展订单教育
    一、构建“在线职业体验”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一)开发目标
        (二)平台开发的依据
        (三)在线职业体验的“2×R”课程平台开发模块
        1.学生体验模块
        2.教师管理模块
        (四)在线职业体验的“2×R”课程平台职能维度
        (五)“2×R”在线职业课程平台运行的程序
        (六)平台开发和运行的注意事项
        1.平台开发内容需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
        2.平台开发主体应体现多元化
        3.平台运用对象应体现全民性和同步性
        4.平台运行过程应体现开放性和民主性
    二、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开展订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
        1.一校一企型
        2.一校多企型
        3.多校多企型
        (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程序
        1.确定订单,明确校企培养目标
        2.设置课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3.实施课程,选择合适教学方法
        4.评价课程,校企双方互相评比
第5章 策略探讨:“两多两立”
    一、多宣传:培养师生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
        (一)政策学习,树立师生的校本课程开发观念
        (二)校内讲座,增强师生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三)成果展示,提高师生的校本课程开发热情
    二、多学习:提高师生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一)送出去:到优质学校考察校本课程开发成果
        (二)请进来:邀请校外专家来校指导
        (三)校校交流:共建校校合作开发模式
    三、立组织:完善学校管理
        (一)成立学校、教务处和学科组的三级管理机构
        (二)组建以校长、专家、教师为主的开发团队
    四、立保障:提高国家课程支持力
        (一)制度保障
        (二)投入保障
        (三)评价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教师问卷
    附件二 学生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四、进一步深化“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监管作用,确立“第三方”的角色定位
    (二)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以职业需求变化分析为依据组织教学
    (三)校企合作,保证校企合作人才订单的连续性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0)高职院校“订单式”教育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研究概况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一) 关于“订单式”教育的概念研究
    (二) 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目标研究
    (三) 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的研究
    (四) 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管理及评价机制研究
        1. 关于“订单式”教育的管理机制。
        2. 关于“订单式”教育的质量评价机制。
        3. 关于“订单式”教育的质量保障研究。
三、“订单式”教育研究总结
    (一) 订单教育研究的视野还不够开阔
    (二) 校本研究居多
    (三) 研究还需要更加深入
    (四) 研究领域尚存空白地带

四、围绕市场需求 实施订单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地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 崔发朋,朴洪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08)
  • [2]中等职业学校农村金融人才“订单式”培养现状、问题和对策[D]. 王利. 天津大学, 2019(06)
  • [3]对新形势下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思考[J]. 胡剑凝.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6)
  • [4]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D]. 余涛. 赣南师范大学, 2018(01)
  • [5]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冷思考[J]. 冯婷. 教育评论, 2016(11)
  • [6]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建设路径研究 ——以A学院为例[D]. 邹松林.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3)
  • [7]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的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张荷花. 贵州师范大学, 2016(11)
  • [8]国内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孙文斌. 劳动经济评论, 2016(01)
  • [9]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 刘俞志. 智富时代, 2015(06)
  • [10]高职院校“订单式”教育研究综述[J]. 万磊,罗成.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标签:;  ;  ;  ;  ;  

围绕市场需求实施订单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