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实施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在社区(论文文献综述)

聂颖[1](2017)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政府责任研究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未成年人是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整体情况,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各种思想和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和汇聚,对社会转型产生一部分消极因素,对未成年人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部分未成年人理想信念发生危机,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更严重的是有的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挑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分析、调查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职能进行界定,同时,通过分析南京市栖霞区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履责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先进做法,对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责任承担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黄延峰[2](2016)在《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研究》文中指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各国都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诸多社会不良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较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不容乐观。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综合症”,为有效地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需要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并需要各个要素的优化与协作。对待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问题,不能一味地强调“严刑峻法”,我们应看到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之间的不同,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自身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多数情况下是基于感性的冲动而不是基于理性的自由意志的选择实施犯罪行为。鉴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在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时应弱化惩罚功能,强化对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教育与矫正。并采用向前看和向后看的视角,把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释后帮教工作一同纳入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体系内。遵循社会管理规律,运用社会学、教育学、矫正学的工作方法,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对未成年偏差行为者进行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指导和矫正,使其尽快回归社会。本文采用思辨、实证、比较、统计的研究方法,对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问题进行多视角立体化的考察,从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结合上寻求理论及实践的突破与创新,构建一个由机构矫正与社区矫正、矫正官介入和社会工作者介入相配合,由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矫正体系。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字数大约在17万字,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主要论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秉持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与教育矫正思想,构建我国多元化的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体系。本论文从系统论、犯罪学、社会学、矫正学的角度探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根源,提倡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对未成年偏差行为者进行矫正,帮助其重返社会。运用实证调研、统计、比较的方法对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措施进行归纳与分析;指出其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构措施。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可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化矫正的对象范围,也可在实践中有效解决14岁以下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教育矫正问题。第二部分: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基本理论概述。在实践中存在着儿童、少年、未成年人、青少年以及不良行为、越轨行为、偏差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这样相近的概念。其中的含义既有不同之处也有一定的重复,笔者对此进行了概念的辨析。未成年偏差行为者是本论文一个独特的概念,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具体指年满12周岁不满18周岁实施了偏差行为的未成年人,而偏差行为则包括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有偏差行为就有相对应的矫正措施,具体包括监禁矫正和非监禁矫正,而非监禁矫正又可分为社区矫正和其他形式的矫正。本文的另一个亮点与创新点在于提出了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概念,社会化矫正是指通过司法机关、政府部门、民间团体、相关组织、企业以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主体对偏差行为未成年人进行教育、训练、指导、帮扶等一系列活动,促使他们转变思想、矫正恶习、学习知识、锻炼技能,逐渐消除身上的反社会性人格,最终成为合格社会人。第三部分: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域外考察。这一部分详细论述了英美法系包括对美国、英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大陆法系包括德国和日本对未成年偏差行为者进行社会化矫正的历史发展、基本制度和社会化矫正的具体措施。通过比较与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域外对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措施较为丰富,而且针对不同的人会适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如美国的未成年人缓刑营、家中监禁和电子监控,德国促进学校和我国香港地区对“问题”未成年人进行的“融合”教育,德国对未成年人所适用的少年刑罚缓刑、刑罚缓科和余刑缓刑制度等。这些措施反映了他们先进的矫正理念,人性化的矫正措施和层级性的矫正体系。虽然我国与域外的法律文化、法律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理念却是一样,设立矫正制度与措施所遵从的“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也是一样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借鉴吸收域外的有益经验来丰富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第四部分: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现状及实证分析。这一部分的特点是笔者通过对h省未管所、原h省未教年、h省z市女子监狱、h省z市工读学校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在实证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具体措施,并论述其历史发展、实际运作,分析其现实特点与规律。工读教育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创举,在矫正轻微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其发展却陷入困境;收容教养制度随着劳动教养的废除,其发展严重萎缩,甚至到了实际废除的地步;监狱服刑未成年犯的社会化矫正因其特殊的封闭性特点,狱内社会化矫正的实际开展也不容乐观;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与成年人社区矫正实际是合在一起进行,并没有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有专门的机构和工作人员来开展矫正工作,因此,谈不上对未成年社区矫正者的个别化矫正。第五部分: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我国现有的对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措施在各自领域都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在社会化思想的影响下,这些矫正措施表现出对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力不从心。工读教育的发展困境存在着主观与客观方面的原因,关键要建立多维度的社会支持机制,从主观上消除社会对工读学校的偏见;客观方面要改变教学模式,建立社会工作介入机制,切实做到对工读生的个别化教学;收容教养要解决一系列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如适用条件模糊,执行缺陷等问题;监狱服刑未成年犯的社会化矫正要做到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而不能仅仅考虑“安全”问题,扩大缓刑与假释的适用比率、推进监禁刑执行的开放化并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首先要改变过去的旧观念,树立“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思想理念,重视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机构及队伍的建设,并设置适合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项目。第六部分: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体系性问题及建构。该部分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指出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存在的体系性问题,主要有理论基础薄弱、辅助体系不完善、缺乏适合未成年人的矫正项目、各矫正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不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具体的建构意见如下:首先是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理论建构。虽然我国在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矫正方面有一套指导方针和政策,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基础。应基于国家亲权理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引入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加强对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保护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在组织机构方面应建立专门的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机构和专业的教育矫正队伍,包括矫正官队伍的建设和社会工作者以及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在对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教育矫正过程中适当的介入机制十分必要,这样可以避免在偏差行为发生后,仅有目前的介入手段不能满足对未成年人展开有效教育矫正的弊病。应加强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对未成年人展开有针对性的和专业的辅导和矫正。如建立“社工联校”工作机制、“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关护”工作机制以及由社工对刑释人员提供相应服务的机制。通过这种介入矫正可以对偏差未成年人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违法行为甚至犯罪行为,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甚至是社会的原因,为从根源上解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应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的犯罪预防系统。并建立适合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矫正项目体系,包括对我国现有的社会化矫正项目进行改造,以及探索新的适合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矫正项目。

梁颖[3](2014)在《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政府主导职能研究 ——以江西省新余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更对我国3.67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新时期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笔者在江西省新余市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调研等形式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作了归纳,主要是理想信念缺失、公德意识较差、个人品德低下、法制观念淡薄等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政府没有发挥好职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发挥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导职能,这是能否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笔者对政府在未成年人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职能作了探讨,对政府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职能进行合理界定。政府不是万能的,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个工作体系中,政府负是主导,学校是主体,家庭是基础,社会是环境,四者各自分工又密切合作。认为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具有统筹职能、执行职能、协调职能、监管职能。但政府在发挥主导职能的过程中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协调不够、督导不力、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主导职能,结合新余市的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关对策:一要真正重视,纳入中心工作来抓;二要发挥指导职能,制定中长期规划三要发挥经济职能,加大经费投入;四要发挥协调职能,形成工作合力;五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环境;六要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刘大伟[4](2013)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巴彦淖尔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析》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入心入脑的过程,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道德教育的始终,融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才能推动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比对国内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创新案例,剖析了当前巴彦淖尔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了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新形势下在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对策,以便下一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求实中创新,并取得实效。

张丽伟[5](2013)在《秦皇岛市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文中指出在城市化过程中,转城村数量逐渐增多,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日益突显。与此同时,中国的道德处于一个剧烈震荡的转型阶段,未成年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已经开始受到重视,但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未能全面、有效落实,对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关注尤为欠缺,未成年人犯罪率出现低龄化趋势。因此对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通过学习转城村的内涵、生命周期及相关理论、思想道德的内涵及分类、思想道德工作相关理论,为研究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及问题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干预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基于转城村未成年人所处的生态系统,通过对中学阶段和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状况、转城村未成年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社会)因素的深入调查分析,得出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社会)因素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最后,基于调查结果及相关分析结果,构建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干预模式——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将学龄前未成年人纳入干预模式的客体之中。指出生态系统中各参与方的角色与工作定位,为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提供参考。

朱志刚[6](2011)在《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本世纪的国际和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背景,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兴起、发展与社会环境变迁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改革的深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单位人”日益向“社会人”转化,社区已成为青少年除学校之外接触最多的社会场所。作为青少年生活居住地的社区,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因此,社区便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而且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改革开放以来,社区组织获得了繁荣和发展,社区中的机构与组织,比如学校、家庭、居委会和共青团、少先队、妇联、工会等,它们都非常重视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一些新兴组织如志愿者组织、老年人活动组织、居民组织、民问团体、社区物业、中介服务组织等,在社区活动中越来越活跃,对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借助以上组织与机构,开发对社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支持主体,以社区为阵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只有各方面把加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责任切实担负起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主体,有效整合各种类型的支持主体,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增强工作合力,提高整体效果,才能把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局面。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职能的履行水平将直接关系到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这也就使得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达国家探索、反思及改进社区青少年教育的过程造就了比较完善的社区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体系。同时,港台地区的社区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服务也进入成熟阶段。与此对照,我国大陆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类探讨性的研究和实践还相对薄弱。为此,应当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宝贵经验,如何把这些机构、组织纳入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体系当中,开发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有效发挥其作用,是目前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系统开展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研究,全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客观依据。包括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政策、法规依据以及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现实依据。第二部分,对当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现状做出全面分析。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的开发,反映了政府、社区、专业组织等支持主体对日益严峻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积极回应。当前,我国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从政府的角度看,缺乏对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宏观调控,政府在推动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明确,责任不清,支持主体间权责划分不清,缺乏有效的整合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尽快从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开发体系,促进我国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健康发展。第三部分,论述发达国家与地区社区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经验借鉴。分别发达国家对社区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社区“平台”建设、从发达国家政府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发达国家与地区公益机构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企业支持和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非营利组织(社团)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探讨发达国家与地区在社区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发展方面的经验。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地区和国内社区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的社区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存着很多的共性的地方,国外社区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发展工作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第四部分,论述我国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对策。一、提出我国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目标、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策略。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必须遵循党的领导、法治、社区本位、统筹协调等原则,目标是以社区为平台,建立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形成以社区青少年教育委员会领导下、社区青少年教育服务站为中心,以国家机关、事业机构、社团组织、企业为重点开发对象的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形成类型多样的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系统。二、论述如何促进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的多元发展。从四个方面论述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的多元发展:其一,国家机关参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履行自身职责的需要;其二,事业机关参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立灵活的基地体系;其三,社团组织参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鼓励公民担当社会责任;其四,我国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参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提高企业美誉度。三、探讨以机制建设保障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机制问题,就是研究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运作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问的相互关系、工作方式以及相应的制度、机构、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保障体系,具体包括:领导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党的组织领导机制,政府行政管理机制,市场机制,单位共建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物质保障机制,监督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由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完善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必然会经历一个探索、波折、反思的漫长过程,培育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非朝夕之功,需要通过多方的努力才能实现。本文的努力试图为缩短这一过程做出一点贡献。

杨业华[7](2011)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以武汉市为例,通过详实的实地调查材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现状进行详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文章指出,要齐抓共管,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合力。

张大维[8](2010)在《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城市社区建设”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视角,试图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否形成,主要内容和理论价值如何?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成效怎样,主要经验和实践意义何在?论文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等研究方法,遵循“发生逻辑(为什么)——理论体系是什么——实践成效怎么样”的分析思路,采用“新情况——新问题——新理论——新实践”的研究框架。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第一,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已经形成且已整合成架构合理、指导实践取得巨大成功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二,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指导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取得了显着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为统筹城乡社区发展奠定了基础。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由此可见,社区建设和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关注的两大主题。新中国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20年、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10年、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创建5年,农村社区建设从试点走向铺开,城乡社区统筹发展的趋势正在形成,我国社区建设的成就巨大,对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形成的新理论与新实践进行系统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当前学术界在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的同时却也出现了一些明显不足:从西方研究范式出发,来阐释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的较多,从我们党执政的角度去研究中国化道路,并从学理上分析总结我们党城市社区建设新理论和新实践的较少;等等。本文关注实践中的问题,转换研究范式,从实际问题出发梳理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社区建设的四个主题,也即党的理论和实践体现的四条主线:居民自治、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明。本论文阐释围绕着这四条主线展开,使其贯穿于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始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具有独特的发生逻辑。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最初目的,是要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所引发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和实践就是围绕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展开的。总体来看,我国巨大社会转型出现的新情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分工。新情况引发新问题,与之相关联,我国的社会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民稳问题,即单位制解体与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缺失及管理真空问题;民生问题,即公共需求增长与公共服务或产品供给短缺问题;民主问题,即公民的选择权、自由权、差异性增强与自治渠道、自治制度、自治机制不完善问题;文化问题,即精神文明建设与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党和国家逐步形成了通过社区来整合社会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道路,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并指导着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形成了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选择走城市社区建设道路以后,逐步展开了理论探索并通过实践试错来完善理论。在这一过程中,党的各次全会的精神、中央领导同志的论述、中央政府报告的概括、中央政策法规的阐述,政界学界理论的成果,等等,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总体来讲,业已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体系,是关于建设社区(社会)生活共同体及其内含的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等各要素的意义价值、宗旨目标、内涵外延、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网络体系等的整体性理论体系。其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一是逻辑起点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理论;二是中轴核心理论,即社区(社会)生活共同体理论;三是外围结构理论,包括社区居民自治理论、社区管理有序理论、社区服务完善理论、社区文明祥和理论等四大支柱理论。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的轴心体系。其中,逻辑起点理论是方法论,中轴核心理论是价值观,外围结构理论是保护带。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是由其指导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成效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巨大实践成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道路大致经历了传统旧式社区建设阶段、过渡转型社区建设阶段、现代新型社区建设阶段、和谐社区建设与城乡社区统筹发展阶段四个阶段。本文侧重于呈现过渡转型社区建设及其以后阶段的实践发展。在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成效概括起来便是“五个建立、五个格局”:一是社区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基层社会有序管理格局;二是社区民主制度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广泛参与居民自治格局:三是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小社区大服务格局;四是社区建设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建格局;五是社区文明氛围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文明祥和格局。实践的巨大成效实际上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创造了理论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体现在:一方面,从时间和内容范畴上看,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实践意义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及其内含的“一个正确分析、五个紧紧抓住”等具体实践经验,既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拓宽了发展空间,也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为最终实现城乡社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纪军,刘海[9](2010)在《给青少年成长创造一片明净的天空》文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目前,阿克苏地区未成年人总人数达48.28万人,占全地区总人口数的19.95%。 面对占地区五分之一人口数量的广

方爱清[10](2008)在《社区文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平台——以全国文明社区武汉市百步亭花园社区为例》文中认为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社区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平台等方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探索开发社区文化资源,推进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未成年人对象的新特点和社区的现实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在社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在社区(论文提纲范文)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政府责任研究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一、选题的理由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文献分析法
        二、调查归纳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四节 本题目的创新与特色
        一、探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政府的责任承担
        二、将理论融入实践
第一章 未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述
    第一节 未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一、未成年人及其特点
        二、思想道德的内涵
    第二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三、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 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责任及担当
    第一节 政府责任与政府责任的种类
        一、政府与政府责任的定义
        二、政府责任的种类
        三、政府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责任分工
    第二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定位
        一、政府的文化责任包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二、政府文化责任的履行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责任定位
    第三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政府履责现状分析
        一、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政府履责存在的普遍问题
第三章 南京市栖霞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政府履责现状
    第一节 栖霞区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一、体制机制健全,统筹协调加强
        二、教育体系完善,素质教育良好
        三、载体建设丰富,创新特色突出
        四、成长环境优化,综合管理完善
    第二节 栖霞区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三、政府经费投入不足
        四、统筹协调不到位
        五、监督管理不力
        六、典型宣传不突出
第四章 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经验与借鉴
    第一节 全国各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典型经验
    第二节 江苏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典型经验
    第三节 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经典案例
第五章 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责任承担
    第一节 高度重视,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格局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完备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体系
        二、建立健全机制,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逐步深化
    第二节 加强管理,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从三个“环境”入手,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二、完善社区管理制度,整合社会教育力量
        三、以“三位一体”为基础,强化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有机衔接
    第三节 加大投入,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保障
        一、加大经费投入
        二、加大人员投入
        三、加大阵地投入
    第四节 正确引导,充分发挥政府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能
        一、发挥协调职能,形成工作合力
        二、推进分类教育,加强对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关心和服务
        三、坚持活动育人,不断丰富教育形式
    第五节 树立典型,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力度
        一、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二、加大各类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培养
        三、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宣传引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基本理论概述
    一、未成年人相关理论概述
        (一)儿童、少年、未成年人、青少年概念辨析
        (二)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偏差行为、越轨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辨析
        (三)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概念界定
    二、社会化矫正相关理论概述
        (一)矫正的概念
        (二)矫正的分类
        (三)社会化矫正的概念、性质与特点
第二章 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域外考察
    一、英美法系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
        (一)美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
        (二)英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
        (三)我国香港地区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
    二、大陆法系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
        (一)德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
        (二)日本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
    三、我国与域外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比较与借鉴
        (一)我国与域外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比较
        (二)我国对域外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借鉴
第三章 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现状及实证分析
    一、我国工读教育矫正的现状及实证分析
        (一)我国工读教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二)我国工读学生群体特征之实证分析
    二、我国收容教养矫正的现状及实证分析
        (一)我国收容教养矫正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二)我国收容教养矫正的实证分析
    三、我国监狱服刑未成年犯社会化矫正的现状及实证分析
        (一)我国监狱服刑未成年犯社会化矫正的现状
        (二)我国监狱服刑未成年犯的罪因实证分析
        (三)我国监狱服刑未成年犯狱内社会化矫正情况实证分析
    四、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
        (一)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立法现状
        (二)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我国工读教育矫正面临的困境及解决路径
        (一)我国工读教育矫正面临的困境
        (二)我国工读教育矫正困境之解决路径
    二、我国收容教养矫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我国收容教养矫正存在的问题
        (二)对我国收容教养矫正的建议
    三、我国监狱服刑未成年犯社会化矫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我国监狱服刑未成年犯社会化矫正存在的问题
        (二)对我国监狱服刑未成年犯社会化矫正的建议
    四、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解决路径
第五章 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体系性问题及建构
    一、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存在的体系性问题
        (一)缺乏对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特殊保护理念
        (二)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的社会化矫正呈现出“碎片”式特点
        (三)矫正辅助体系不完善
        (四)缺乏适合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项目
    二、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理论建构
        (一)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理论基础
        (二)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组织建构
        (一)设立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机构
        (二)建立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队伍
    四、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介入机制建构
        (一)矫正官的介入
        (二)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五、我国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犯罪预防系统建构
        (一)重视家庭教育矫正的基础作用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矫正的作用
        (三)发动广泛力量净化社会环境
        (四)提高主体意识、完成自我升华
    六、适合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的项目体系建构
        (一)对我国现有的社会化矫正措施进行改造
        (二)探索新的适合未成年人的矫正项目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3)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政府主导职能研究 ——以江西省新余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特色与创新
    第五节 关键词界定
第二章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理想信念比较缺失
    第二节 公德意识比较薄弱
    第三节 品德修养比较欠缺
    第四节 法制观念比较淡薄
第三章 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职能定位
    第一节 政府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职能的界定
        一、政府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职能分工
        二、政府要着重于宏观管理
        三、在政府的主导下努力形成“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
    第二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二、政府的文化职能包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三、政府教育职能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具有主导职能
        一、政府具有统筹职能
        二、政府具有执行职能
        三、政府具有协调职能
        四、政府具有监管职能
第四章 政府在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导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第二节 政府投入不足
    第三节 政府没发挥好协调作用
    第四节 政府督导不力
    第五节 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工作体制机制
第五章 发挥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主导职能的对策
    第一节 政府要真正重视,纳入中心工作
    第二节 政府要发挥指导职能,制定中长期规划
    第三节 政府要发挥经济职能,加大经费投入
    第四节 政府要发挥协调职能,形成工作合力
    第五节 政府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环境
    第六节 政府要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新余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问卷(附结果
附录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Ⅲ 新余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五年规划(2012—2016年)
后记

(4)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巴彦淖尔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社会管理创新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一) 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概念
        1. 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的定义
        2. 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
        3. 社会管理创新的功能
    (二) 社会管理创新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1. 社会管理创新有利于彰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时代特色
        2. 社会管理创新有利于体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人文内涵
        3. 社会管理创新有利于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推进
二、巴彦淖尔市社会管理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巴彦淖尔市社会管理创新现状及在未成年人管理方面主要工作成效
    (三)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
        1. 思想观念多元化
        2. 市场机制不健全
        3. 学校教育滞后
        4. 家庭道德行为不良
        5. “网络文化”低俗
    (四) 巴彦淖尔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
        1. 整合资源,确保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
        2. 突出主题,不断深化主题活动内容
        3. “三位一体”,努力构建立体式教育网络
        4. 不断总结,探索主题活动规律
    (五) 巴彦淖尔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启示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巴彦淖尔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启示
        2. 巴彦淖尔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国内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可借鉴的经验
    (一) 国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启示
    (二) 国内部分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经验
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 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 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设
        1. 抓学校教育,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教育管理的主渠道作用
        2. 抓“家长学校”,积极推动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教育
        3. 抓社会教育,不断强化社区的未成年人教育功能
    (三) 提高未成年人社会管理及服务水平
        1. 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强化未成年人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2. 抓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
    (四) 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整体环境
    (五) 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秦皇岛市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政策解读
        1.1.2 现实背景
        1.1.3 理论意义
        1.1.4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理论阐述
    2.1 转城村未成年人概述
        2.1.1 转城村内涵
        2.1.2 转城村生命周期
        2.1.3 “未成年人”的界定
        2.1.4 未成年人基本权利
    2.2 思想道德概述
        2.2.1 思想道德的涵义
        2.2.2 思想道德的内在构成
        2.2.3 思想道德的外在分类
        2.2.4 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3 思想道德干预工作基本理论
        2.3.1 道德发展阶段论
        2.3.2 社会学习理论
        2.3.3 系统论
        2.3.4 生态系统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与生态系统状况
    3.1 实证调研与统计方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3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3.1.4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1.5 数据统计方法
    3.2 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
        3.2.1 中学生思想道德调查结果
        3.2.2 小学生思想道德调查结果
        3.2.3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差异性检验
    3.3 转城村未成年人家庭状况
        3.3.1 家长量表的调查结果
        3.3.2 家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3.4 转城村未成年人学校状况
        3.4.1 教师量表的调查结果
        3.4.2 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3.5 转城村社区(社会)状况
        3.5.1 社区量表的调查结果
        3.5.2 社区(社会)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与生态系统相关分析
    4.1 分析方法
        4.1.1 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
        4.1.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2 思想道德与生态系统相关分析结果
        4.2.1 思想道德与家庭因素相关分析
        4.2.2 思想道德与学校因素相关分析
        4.2.3 思想道德与社区(社会)因素相关分析
        4.2.4 思想道德与生态系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3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干预工作的必要性
        4.3.1 未成年人道德发展的客观要求
        4.3.2 未成年人家庭德育的内在要求
        4.3.3 未成年人学校德育的必然要求
        4.3.4 社区(社会)德育的根本要求
        4.3.5 各子系统合力不足的直接要求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干预模式构建及措施
    5.1 思想道德干预工作理念
        5.1.1 生态保护理念
        5.1.2 早期干预理念
    5.2 思想道德干预工作原则
        5.2.1 科学性原则
        5.2.2 系统性原则
        5.2.3 可行性原则
    5.3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干预模式设计
        5.3.1 思想道德干预模式构建
        5.3.2 思想道德干预主体
        5.3.3 思想道德干预客体
    5.4 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干预措施
        5.4.1 未成年人自身层面
        5.4.2 家庭层面
        5.4.3 学校层面
        5.4.4 社区(社会)层面
        5.4.5 政府层面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的重要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五、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客观依据
    一、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 加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建设,是党和政府青年事务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的开发程度决定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水平
        (三) 强调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
        (四) 发展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五) 家庭、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要求开发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
        (六) 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实践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七)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开发的空间加大
    二、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政策法规依据
        (一) 80年代后期,中央相关文件开始触及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问题
        (二) 90年代后期,中央系列文件推动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的发展
        (三) 21世纪初期,中央系列文件使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走上法制化轨道
第二章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历程和主要经验
        (一) 我国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历程
        (二) 2004年3月至今,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经验
    二、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
        (二)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缺乏专门的组织与管理机构
        (三)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的总体参与度不高
        (四)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三、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社区建设不足,影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的孕育与发展
        (二) 地方政府对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重视不够
        (三) 旧的计划经济下的管理体制使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乏力
        (四)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法律的保障
第三章 发达国家与地区社区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社区"平台"建设经验
        (一) 发达国家与地区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社区"平台"建设特点
        (二) 发达国家与地区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社区"平台"建设对我们的启示
    二、发达国家与地区政府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一) 以完善社区为基础,强化政府对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宏观管理
        (二) 明确政府职能,强调政府在社区青少年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三) 发达国家与地区政府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三、公益机构介入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实践及经验
        (一) 美国注重发挥图书馆在社区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 日本建立专门公益机构进行社区青少年教育
        (三) 英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机构为满足社区的教育需求服务
        (四) 发达国家与地区学校参加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实践与经验
    四、发达国家与地区企业支持和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经验
        (一) 企业的社会责任、社区责任
        (二) 发达国家与地区企业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经验
    五、非营利组织(社团)参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借鉴
        (一) 发达国家与地区志愿者组织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
        (二) 发达国家与地区社会工作组织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实践
        (三) 发达国家与地区非营利组织(社团)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六、国内外社区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比较及借鉴分析
        (一) 发达国家与地区社区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发展可借鉴的做法
        (二) 国内外社区青少年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不同点
第四章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原则、目标及策略
    一、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原则
        (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
        (二) 法治原则
        (三) 社区本位原则
        (四) 统筹协调的原则
        (五) 务实性原则
        (六) 开放性原则
    二、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目标与策略
        (一)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
        (二) 政府发挥对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导作用
        (三) 加强社区建设,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提供"平台"
        (四) 坚持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的多元发展
第五章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国家机关参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自身必须履行得职责
        (一) 各级各类国家机关直接参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二) 高度重视群团组织在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二、事业单位参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立灵活的基地体系
        (一) 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学校积极参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 发挥"青少年宫"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在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三) 借助"青少年空间"实施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四) 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 拓展图书馆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三、大力推动社团参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一) 社会工作者是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
        (二) 开发志愿者组织参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服务
    四、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一) 参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企业种类多种多样
        (二) 构建和谐社会和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三) 积极探索我国企业参与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第六章 构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新机制
        (一) 机制的涵义
        (二) 以机制为根本促进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
    二、建立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组织管理机制
        (一) 健全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管理体制
        (二) 在社区设立社区青少年教育委员会,建立市、区、街与社区的沟通机制
        (三)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党政统筹联动型模式
        (四)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的介入策略
    三、建立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整合机制
        (一)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整合机制的含义
        (二) 对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进行整合的保障
        (三)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整合机制的内容
        (四) 建立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的网络化整合目标
    四、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激励机制
        (一)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激励机制的内涵
        (二)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政策激励
        (三)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激励机制的创新
    五、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经费保障
        (二)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保障
结语促进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开创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一、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必须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
    二、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组织管理主体的机构设置与职能
    三、提高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法制化水平
    四、大力推动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的进一步发展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7)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的现状
    (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环境建设的状况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缺乏连续性
        2.社会环境深刻变化,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挑战
        3.社区环境建设较为薄弱, 满足不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校环境建设状况
        1.物质环境建设成绩显着, 但存在校园空间不足的问题
        2.德智失衡有所改变, 但仍然较为严重, 使学校德育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3.学校周边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家庭环境建设的状况
        1.重智轻德, 家教重心偏移
        2.家庭教育方法存在偏颇
        3.重视家庭物质环境建设, 轻视家庭文化环境建设
    (四) 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状况
二、齐抓共管, 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合力
    (一) 充分发挥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的平台作用
    (二) 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三) 重视家庭环境的基础作用, 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四) 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 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的合力

(8)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由来与研究意义
        1.研究经历与选题由来
        2.问题意识与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简要述评
        1.现有研究情况与总体把握
        2.现有研究视角与理论范式
        3.现有研究内容与分析范式
        4.简要分析与述评展望
    (三) 研究思路与基本概念
        1.分析思路与研究框架
        2.基本概念
    (四)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研究方法
        2.资料来源
    (五) 创新之处与主要限度
        1.创新之处
        2.主要限度
二、中国共产党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发生逻辑
    (一) 社会转型:党领导社会建设面临的新情况
        1.社会分层
        2.社会流动
        3.社会组织
        4.社会分工
    (二) 社会失范:党领导社会建设遇到的新问题
        1.民主问题:公民权生长与自治制度不完善
        2.民稳问题:单位制度解体与管理主体缺失
        3.民生问题:公共需求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
        4.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与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
    (三) 社区建设:党领导社会建设作出的新选择
        1.顶层设计: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社区建设必要性的论述
        2.制度安排:中央政策规章关于社区建设必要性的阐述
        3.变迁轨迹:党对社区建设道路的认识过程与理论趋向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体系
    (一) 轴心体系:统领的社区建设理论
        1.社区建设轴心体系理论的总体性探索
        2.社区建设轴心体系理论的概念性图式
    (二) 中轴核心:新型社区共同体理论
        1.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新型社区共同体理论的探索
        2.党的各次全会关于新型社区共同体理论的精神
        3.中央政策规章关于新型社区共同体理论的阐述
    (三) 外围结构:链接的四大支柱理论
        1.居民自治:社区民主与社区党建理论
        2.管理有序:社区体制与社区治理理论
        3.服务完善:社区民生与服务均等理论
        4.文明祥和:社区文明与和谐文化理论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成效
    (一)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发展阶段的总体把握
        1.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的发展历程及其脉络
        2.学术界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阶段的概括
        3.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和发展阶段的再判断
    (二) 发展基层民主:居民自治理念下的社区民主建设实践
        1.稳步推进:党领导的居民自治发展总态势
        2.民主选举:内生人民民主思想的社区实践
        3.民主决策:渗透协商参与理念的社区探索
        4.民主管理:实现自我治理目标的社区实验
        5.民主监督:颠覆传统官民位序的社区创造
        6.其它各地社区民主与居民自治的实践发展
    (三) 维护社会稳定:管理有序理念下的社区管理建设实践
        1.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
        2.建立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
        3.总体性模式、街道办模式和工作站模式
        4.其它各地社区治理与管理体制创新实践
    (四) 实现民生民本:服务完善理念下的社区服务建设实践
        1.社区服务实践:变迁过程与总体发展状况
        2.社区服务设施:拥有量和覆盖面不断增加
        3.社区服务队伍: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
        4.社区服务机制:多主体参与和多方式供给
        5.社区服务投入:各级财政支撑与分类指导
        6.各地发展社区服务的典型案例与创新实践
    (五) 建设精神文明:文明祥和理念下的社区文明建设实践
        1.创建文明祥和社区实践的总体发展
        2.各地建设文明祥和社区的实践探索
五、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创造的核心价值
    (一) 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1.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已形成且是经受住了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
        2.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 党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经验为统筹城乡社区发展奠定基础
        1.党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社区建设经验
        2.党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经验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拓宽了发展空间
        3.党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经验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10)社区文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平台——以全国文明社区武汉市百步亭花园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立社区思想道德教育组织网络, 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网络
    2. 完善以家庭和学校为中心的主渠道网络
    3. 发展以人生阅历丰富的“老人”“名人”为骨干的社会网络
二、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载体, 深化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1. 深化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增强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社区的情感
    2. 开展扶危济困的爱心教育, 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实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培育未成年人的社会公德意识
三、优化育人环境, 净化社区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1.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建设, 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2. 净化社区生活空间, 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的软环境
    3. 实现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良性互动, 打造社区的特色教育品牌

四、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在社区(论文参考文献)

  •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政府责任研究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D]. 聂颖.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2]未成年偏差行为者社会化矫正研究[D]. 黄延峰. 西南政法大学, 2016(01)
  • [3]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政府主导职能研究 ——以江西省新余市为例[D]. 梁颖.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4]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巴彦淖尔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析[D]. 刘大伟. 内蒙古大学, 2013(S2)
  • [5]秦皇岛市转城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D]. 张丽伟. 燕山大学, 2013(02)
  • [6]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研究[D]. 朱志刚.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5)
  • [7]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研究[J]. 杨业华. 鄂州大学学报, 2011(01)
  • [8]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张大维. 华中师范大学, 2010(12)
  • [9]给青少年成长创造一片明净的天空[N]. 纪军,刘海. 阿克苏日报, 2010
  • [10]社区文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平台——以全国文明社区武汉市百步亭花园社区为例[J]. 方爱清.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标签:;  ;  ;  ;  ;  

实施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